|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牛市的背后
——中国金融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又有人处理大叫股市“泡沫”了。我认为,这些人有点糊涂。他们只知道股市应当是经济的“晴雨表”,但不懂得股市还是经济的“助推器”,更不懂得中国过去的金融结构已经出现了重大扭曲,而金融短期化的趋势,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资本形成的环境,而让资本的需求者——实体经济度日如年。
很奇怪。就有这样一群人,股市一涨它们就说“泡沫”了,但股市不管怎样下跌他们都不站出来告诉我们这是“负泡沫”,而“负泡沫”比“泡沫”的危害更大;同样,中国经济稍有热度,他们立即就会站出来说“非理性繁荣”,而无论经济如何衰退,他们都会告诉我们这是“非理性萧条”,而“非理性萧条”比“非理性繁荣”危害更大,甚至他们会去解释“衰退”如何有理。
其实,我们研究早就告诉我们,长期执行“锁长放短”的金融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金融短期化,破坏中国资本形成,并形成机制性的紧缩效应,同时使中国实体经济举步维艰,“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必然出现。为此,我们一直在呼吁“停止锁长放短、扭转金融结构”,改变过去那种“促使金融短期化、而不利于资本形成”的政策环境,让金融重新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正确轨道。
现在看,政策已经开始发力了。而且在我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大力度扭转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并使金融向着更加有利于资本形成的方向发展,必将成为评价中国一切金融行为是否得当的基本准则。很好!这就对了。
凭什么认为中国正在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凭什么认为中国金融更加注重资本形成?其实,我们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政策动力正在推进资本形成。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育已经得到高层空前认同,而股票市场的活跃,正在为中国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提供着强大的动力。这一点大家看起来比较明显。比如,去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办公会议强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对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今年“两会”,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进一步指出:要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降低企业的资金杠杆率,也可以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更重要的是,今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第十一条专门强调要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由此可见,中央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不断深化,现在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通过活跃的资本市场,实现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从而有效解决中国金融结构扭曲的问题。而我认为,这样认知恰恰为中国股市“牛市”提供最坚实的市场信心。同时,空前力度的深化改革有为股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去回顾中国股市,那一次“牛市”不是改革提供动力?第一次,确立股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合法地位;第二次,改制上市,为国企改革提供解困之道;第三次,大型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改制上市。所以,我奉劝那些只会说“泡沫”的专家们,你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股市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同时还是经济的“助推器”。
第二,我们看到最近中央银行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力度加大,比如,加大降准力度,这本身就是把过去长期锁定的长期流动性释放出来。同时我们还看到,尤其是货币市场利率长端、短端一起下压,以期贷款利率可以有效降低。当然,正如我们一直期望的那样,如果货币市场利率能够被压低到同期存款利率水平,货币市场投机资金就会无利可图,而迫使它们回归存款市场或资本市场,这将有利于中国资本形成。
第三,不仅政策性监管机构改为商业金融机构的命题被中央否定,同时今天我们又看到政策性金融机构获得资本注资的消息。实际上,这也同样是“强制性货币转换资本”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政策性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是向国家重大项目提供长期资本的重要路径,如果它们被变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其结果必然导致金融短期化加剧。另外,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存续,而且获得坚实的注资,其结果当然是有利于中国形成更为强大的资本。
所以,我们当下必须善待资本市场。当然,要不断地提示风险,这是监管机构、媒体和专家们的本分,但提示风险一定要充满善意,不仅要对投资者负责,同时也要对国家经济负责,而绝不是打着对股民负责的旗号,去损坏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再有,我们么尤其要反对和防止中国股市的“改革牛”演变为“杠杆牛”,因为这样的牛市是在用资本市场的杠杆取代实体经济的杠杆,其结果是风险更大。
2015-04-22 0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