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无锡惠山头茅峰脚下的锡惠公园名胜区,非但历史文化精华荟萃,而且自然风景佳美,远眺青山巍然,塔影高耸,亭台楼阁掩映其间,近览移步换景,让人流连。然而,对于这里不少名胜古迹的人文内涵,似还可以进一步审视与认识,碧山吟社就是一例。那么进入历史烟云深处,人们将在碧山吟社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得到什么样的惊喜与启示……
碧山吟社名称蕴含的绿色生态意识对后世的启迪不但内涵丰富而且意义重大
碧山吟社位于惠山天下第二泉附近,始建于明成化壬寅(1482年)春,是一个“布衣”银发文化沙龙的名称。为何取名“碧山”?曾有士人“在发掘、辑录碧山吟社现存诗歌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作过专门研究,并撰文发表自己的结论:碧山吟社这名称“来源于李白有关‘碧山’诗句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该文是在引述李白近20含有“碧山”一词的诗句,其中还特别抄录《山中问答》全诗,用以表达、突出“碧山”具有“宁静、幽远、平和、闲雅”的“内涵”,“十分切合诗友们题诗作画、宴饮唱酬的意境”,然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其引述之广,甚至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也列入“碧山”诗句之列,其把“碧空”作为“碧山”解,可能是想提示读者李白此诗确有“孤帆远影碧山尽”的版本,足见该士人搜罗宽广,对碧山吟社名称研究确是下了很大功夫。
人们若是细读李白诸诗中的“碧山”,可知此词是有专指,也有泛称的。如《山中问答》诗之“碧山”即为“专指”。此诗李白写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那时青年李白正在湖北安陆白兆山隐居读书,白兆山亦名“碧山”。至于此诗头两句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为何“笑而不答”?历来的诗话著述对此有多种解说。我的看法是:除了“碧山”那地方山好水好,优美宜居之外,还有更重要原因——李白当时在那里收获了爱情,意中人还是“高干子女”,他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了——诗人当然不会在诗中直白此类信息,故而只是“笑而不答”了,所以才有如此既喜悦又矜持的神态出现。
其实,“碧山”固然美丽,在古代却是常见的景致,甚至可称“碧山”处处有,因而频频出现在诗词中,并不单见于李白诗中,其他诗人用“碧山”一词入诗的也不少,且也有专与泛两种指代。如杜甫《题柏学士茅屋》诗首句“碧山学士焚银鱼”中的“碧山”就为专指,是一个地名,诗中的柏学士在碧山隐居读书;而南朝江淹“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唐杜牧“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北宋李觏“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等等诗句的“碧山”,皆为泛称,都是大自然中苍翠青山的代名词。这样千百年一贯地用下来,“碧山”一词后来甚至变成了诗家常用来指代青山的“套语”。若是我们阅读明初稍早于碧山吟社诸老的无锡诗人们的诗,也能看到含有“碧山”的诗句,比如“美人家住碧山岑”、“自叹乘驴碧山里”、“问道碧山棲隐君”、“禁垣环绕碧山头”等等。若是得暇找类书一查,可知的“碧山”诗句就更多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碧山吟社这个名称,可以与李白诗中的“碧山”有关联,但更多的内容恐怕还是在于“写实”的意义,即“碧山”确是对当时锡山、惠山一带水木清华美丽景色的忠诚反映,同时碧山吟社成员皆为“布衣”银发,信手使用十分平常甚至有些诗家“套语”意味的“碧山”一词作为自己诗社名称,也正是这些官场之外的老人平凡朴实,热爱自然的忠诚反映。这就是所谓的“名实相副”。明白此理,人们似乎可以透过碧山吟社这个名称,看到或说联想到古代无锡的如许生态美景:
西门外锡山惠山一带是连绵的绿色海洋,森林茂密,植被丰富,苍翠宜人,与这碧绿群山匹配的是其野生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唐皮日休是有名的诗人旅行家,常与陆龟蒙一起泛舟太湖,漫游江南,他有首无锡人较为熟悉的《题惠山寺》(亦名《惠山听松庵》)诗,末两句“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是非常高明的“风之静”,这动中之静以不写而写的办法展示出惠山茂密松林的静谧情景,而且此静谧之中还似带有悦人的松树清香,真让人愉悦陶醉与印象无比深刻。他的另一首诗《怀锡山药名离合体》说“晓景半和山气白,微香清净杂纤云。实头目是眠平石,脑侧空林看鹿群(末句亦有版本作“看虎群”)”。离合体诗虽是游戏之作,但皮诗中说当时在锡山能“看鹿群”,确是实景性描写。就是说“看虎群”,也是对的。唐代惠山一带有虎群,或说一窝老虎之类,决非夸大之词,而是很可以理解的事。因为直到明清,无锡有虎活动记载还颇多,明嘉靖时甚至有老虎进无锡东门“蹓跶”的事发生。有老虎,就必有老虎的食物,而“鹿群”则是老虎食物链中的最佳“美食”。由此可知,古代惠山真是“藏龙卧虎”,其绿色生态环境内容是非常多样性的。
2015-05-16 0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