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笔者足迹踏遍欧美多国,常见到个人或家庭经营的餐吧、酒吧、咖啡馆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而且家家都有文化,争奇斗艳。没有文化的餐厅,笔者进去就会如坐针毡,即便饭菜口味绝佳,因为笔者是用眼和心来感受世界,而不是用舌和胃。笔者心想,为何遇到的中国人经营同类场所大多超不过十年呢?笔者在温哥华遇到的一些中国人,饭馆开两年就关张了,然后去开大排档,一年后又转手卖掉了,又去打工,过几年又去开茶社了,几十年就这么过来的。更多的中国人则是能打工就不自己开业。温哥华一个天津大姐被裁员后自己接手了一家西式快餐摊位,没半年就要转手,因为她找到好工作了。笔者问她:“究竟自己干舒服,还是打工舒服?” 她说:“大多数人都愿意混工资,能挣一个月工资是一个月工资;自己干太不靠谱了。”
笔者分析,这是两种心态的对比——一种是把开店当作生活的艺术,另一种是把开店当成生存的手段。前者由爱萌生创意,因而经营有方;爱有回馈,生意自然持久;后者无论创业还是打工,都视之为糊口的手段,只要衣食无忧,就谢天谢地,这种活在当下的态度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自己的选择最终导致不同的人生感受。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最后你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用朴槿惠写给芮成钢的话来说,“人生只要心安理得就好了。”
2016-04-18 19: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