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 韦东
2016北京车展要来了,关于汽车的各种话题又热了起来。不少朋友就问我:现在互联网和汽车都在谈车联网、自动驾驶,高德拥有这么多用户,又有高精度地图和大数据,为什么不搞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确很热,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么重要的领域,特别是未来汽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说白了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谁都会惦记。但是我们的惦记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从导航到ADAS,再走上自动驾驶,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产品问世。搞自动驾驶,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做事,用曾国藩的话说,叫“结硬寨,打呆仗”。
不同于互联网,汽车产业有它自身的规律,自动驾驶技术不会是跃升式的,没人敢说现在量产的汽车两三年一下子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在最近两三年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从众多在实际道路完成自动驾驶测试的厂商上可见一斑,但目前绝大多数的自动驾驶汽车,仍然是单纯依靠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传感器探测周围环境,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并控制车辆完成整个行驶过程。这种解决方案在技术上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最直接的就是特定情况(如恶劣天气)下传感器的失效问题。说到底,把所有任务都交给车辆独立完成,是把鸡蛋全部放进一个篮子,成本难以控制、效果不好保证。如果要将自动驾驶相关的所有信息储存到一辆车上,只怕每辆车都得背上一个大体积的高性能计算机才可以。这样看来,做一两辆测试车秀秀肌肉没问题,要实现量产就没那么容易。
我认为自动驾驶未来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件足够硬,比如传感器把探测做的非常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地图引导。这需要大量的高精尖科技,比如实验性质的自动驾驶车辆,上面挂着激光陀螺仪、定位设备、传感器等等,但800万一辆车,到真正实用还早。成本下不来,普及不了,那怎么办?就用另一种,用稍微低精度的传感器,加上高精度的地图,可能也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这种方式可以在低成本的车辆上面大规模使用,需要的关键能力就是高精度地图和云计算服务。
拿地图来说,按照精度可以分成三种层级:最低层级是民用级产品, 现在手机用的就是民用级的导航地图产品;第二层级叫工业级,车出厂之前要把这个导航地图软件装上去,稳定性,质量、品质一定要跟车是同级别的; 最高层级是军事级的,高精度地图,又面向自动驾驶,安全级别很重要。中国的基础建设大家都有感受,用日新月异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中国目前有28万公里高速公路,高德花了大量的精力,已经成为国内高精度地图积累里程最多的企业,将在今年底完成全国高速公路的高精度地图数据建设。但也仅此而已,如果我们再算上普通公路,再加上路况信息更新,要真正完成自动驾驶的普及,这个过程的难度和时间跨度可想而知。
除了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也需要云计算服务。只有和云计算平台结合在一起时,高精度地图才能够真正发挥效果。采集录入的地图冷数据要经过大数据、云计算处理,才能变成更全,更准,更新,更鲜的具备交互能力的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还需要具备进行海量数据的收集、运算、交互与分发的能力,实时更新交通路况信息,只有当同时具备了海量数据和实时处理能力之后,云计算平台才能真正的为自动驾驶服务;而无论是数据的积累学习,还是实时处理能力,现有的云计算平台都需要有长足的进步。这也是阿里云和高德一直在不停建设交通大数据的原因。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搞自动驾驶要“结硬寨,打呆仗”。高精度地图数据也好,云计算平台能力也罢,还有很多其他基础的东西,都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一步一步去走。
回到当下来说,导航过去十来年主要是在导人,给车主比较准确的指令,让车主做出正确的动作,引导车主去驾驶,这是导航的状态。未来自动驾驶则是把导人变成导机械,现在地图上面有很多道路的名称、路况,未来可能会是一些数据化的参数属性,让机器能够辨别,能够代替车主去做判断和驾驶。而自动驾驶同样是让车开得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有效率。
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花时间谈未来的自动驾驶,不如就近把用户痛点问题解决。这条路没有捷径,必须从最根本的基础做起——导航互联网化。
2016-04-19 22:26:09
原始网页: http://blog.163.com/cool_wg/blog/static/850640462016320152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