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精进修佛的唐居士今年迎来了80大寿,三个儿女汇聚一堂庆祝老母生日。老居士虽然耳不聋,眼不花,但是被协和医院鉴定患了轻度阿兹海默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真是让人心痛。好在还是轻度的,尚不至于无法正常言语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笔者认识唐居士已有十年。老太太皈依的经历颇为传奇。1980年代,大约两年内,唐居士的父母和丈夫三个人相继离世,对她的打击巨大。万念俱灰中,她迈进了北京法源寺的大门,决心出家。当时的老方丈接受她,但是让她带发修行。从皈依的那一天,她就断肉茹素,虔诚念经。老方丈圆寂之前嘱咐她道:“我圆寂以后,你也不要在庙里待了,现在庙里也不清净,还是回家修行吧。”
从那以后,她把三个子女拉扯大,一个个都搬出去成家立业了。她自己一人独居,精进修佛三十多年,每日念经,坚持茹素,且过午不食。2006年,经人介绍笔者和老居士相识,感受到老人在佛学上的智慧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十年来,我们时常通话;笔者回京之时也都会拜访老人。
由于笔者和老居士联系较多,所以很清楚她这些年的变化。印象中,2012年前的老太太是一个健康活泼、思维敏锐、风趣诙谐的老人。大约就是2012年开始,老居士总是发生一些健忘的事情,几次差点导致火灾。其中一次是她做饭忘关火了,然后就去午睡。直到大火蔓延到了凉台上,邻居在楼下看见,拼命喊叫并敲门,直到把她叫醒。幸运的是发现及时,没有威胁到生命安全。
接下来就是有若干次老居士和别人约好某日某时在她家见面,老居士却一而再再而三爽约。后来人家不悦,问老太太为何言而无信,老太太坚持说她们没有约过,否则她不会不在家等候。
2014年,老居士在女儿的坚持下,搬到了离女儿家较近的一处公寓,以便女儿时常过来照顾。从那时开始,老居士健忘症越发加剧,往往两分钟前刚说的话她马上就忘了,但是较为久远的事情她依然记忆清楚。据她女儿说,为了怕老人走丢,给她脖子上挂了家钥匙,即便这样,老人还是找不到钥匙。最初他们以为就是岁数大了健忘,后来去协和医院诊断,确诊为“老年痴呆”。笔者需要注明的是,国际医学界不建议使用“老年痴呆”这一说法,而通用“阿兹海默症”。美剧《实习医生格雷》中格雷的母亲就是一位阿兹海默症患者。
阿兹海默症最初在1906年由德国精神病学家阿兹海默发现,是一种脑神经退化的疾病,目前成因尚不明确,也没有药物能够治疗或逆转。患此病者基本上需要有人24小时照顾,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很大负担。该症早期症状就是对于近期事情的健忘,比如东西刚刚放在哪里就不记得了,容易被人误以为是年龄大了正常的健忘,所以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确诊。有的人60多岁就患此症,80岁以上的老人患此症的危险比例达到15%。大量实验表明,多吃蔬菜和鱼虾可以减少患此症的机率,而食肉多会增加患此症的机率。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位国内数一数二的表演艺术家。老人去世前若干年被人称为“老顽童”,意思说此人喜怒无常,忽好忽坏。笔者在和他接触过程中也有这个感觉,而且明显感觉到老人有对近期事物的失忆。其实情感不稳定也是阿兹海默症的一个典型症状。笔者接触这类老人的一个最强烈的印象是他们大多都曾经脾气不好,易怒。但是处于该症早期和中期的人,并不能算是“痴呆”,而是一种近期事物的失忆和智慧的倒退。
笔者深深感觉,遗传因素除外,锱铢必较、争强好胜、大喜大怒、大起大落都让脑神经承载了太多负担,所以难免有一天会反弹并萎缩的。还是平平淡淡为好,与世无争,淡泊明志,修心养性,安度余生。人生轨迹再如何不同,最后的归宿都是那一抔灰土而已,因此知足常乐。而保持平衡的心态的秘诀就是远离那些能打破你内心清净的人或事。
一位曾经满腹经纶、充满智慧的老居士,如今却患了阿兹海默失智症,实在令人惋惜不已。但是,如果她自己并不知情,能够享受儿女绕膝的一个安详的晚年,也是一种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