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李林甫:我的权术官场通用
一
高位怎么得来,权力如何才能弄到手?李林甫是个活教材,攀附、投机、
攫取以至显达,李林甫给我们作出了最经典的示范。什么叫“政客”?《现
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权术、谋取私利的人。李林
甫用行动对这一词语作了最形象的诠释,他是千古“政客”的标本。
李林甫人生的起始,就把权术看得比学识实用和重要许多,因此从年
轻时步入社会,在他眼中知识文采一文不值,他没有心思去用功读书。“自
无学术,仅能秉笔”,会签大名画圈圈就可以了。李林甫当官之后的文书
案牍都是由他人代笔,当时有郭慎微、苑咸这类文痞就很情愿为其效力。
李林甫掌管吏部(人事部)的时候,待选人员严迥的评语里用了“杕(音地)
杜”两个字,他不认识“杕”字,问他的副手吏部侍郎韦陟:“此云‘杖杜’,
何也?”这地方写着“杖杜”是什么意思?韦陟见大部长把“杕杜”读作“杖
杜”,闹这么大笑话,一时不好意思说穿,只好低下头没吱声敷衍了过去。
李林甫的表弟姜度喜得贵子,他写了张手书表示祝贺:“闻有弄獐之庆”
云云。古人比喻生儿子为“弄璋之喜”,李林甫把“璋”写成了“獐”,
一字之差,贻笑大方;表弟姜度还在那儿纳闷呢,我什么时候生了个畜生?
识字不多,老念白字,书面文字上如此,李林甫口头讲话更是“发言陋鄙”,
满口粗词脏话,常常使“闻者窃笑”。
就是这样一个不学无术、腹内空空的粗鄙之徒,却能够官至大唐宰相,
一手遮天独揽朝政十六七年,不能不叫天下众多“学富五车”的儒士汗颜。
找门路、拉关系、跑官要官是李林甫的看家本领。李林甫跟那些信奉“学
而优则仕”的少年才俊想法完全不同,这些人习惯走常规的科举求取功名
之路,李林甫自起步便敏锐地察觉到“人情关系”的巨大价值,因此他专
攻仕途攀爬术。
李林甫也算是大唐李氏一脉,不过离唐室正宗远了些,祖上大多也
不务正业,因此想依靠祖宗阴德而得光显,没这份可能。他只好在宫里
讨了个千牛直长(小保安)先干着,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迁
太子中允(太子府小干事)。既不能以科举入仕,李林甫便开始找门子。
李林甫有个舅舅叫姜皎,时任朝中秘书监(掌图书典籍),姜皎有个妹
夫叫源光乘,是侍中(宰相)源乾曜的侄孙,平时跟源乾曜的儿子源洁
很要好。李林甫看准了这条路,他央求舅舅姜皎去找妹夫源光乘,光乘
再找到源洁,源洁最后把话递到了当宰相的爸爸源乾曜。源洁说:那个
李林甫想干个司门郎中(相府管出入户籍财物,属于油水大的肥缺)。
源乾曜听了不太高兴,小李子他想什么呢?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给他个郎
官做?“郎官须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岂是郎官耶?”郎官需要品学端
庄、资历高深的人才能干,哥奴(李林甫小名)一无德行二无才学文凭,
怎么可能一步就做到郎官呢?说是这样说,毕竟是亲戚求到门上,其实
明眼人一听源乾曜叫李林甫小名的那个熟络劲,就知道这路子不会白跑。
过了没几天,源乾曜给李林甫找了个相对体面的差事,人还在太子府,
但级别待遇提高了一大截,任太子谕德(规谏陪伴太子)。这是李林甫
第一次尝到朝中有人好办事的甜头,同时给了他一些新启发,“交情”
这东西,你要善于开发、挖掘;再者,你要大胆地厚着脸皮去利用;用
上了,“交情”会得到几何式地扩展。
不久,李林甫又被调到了国子监(最高学府),担任国子司业(行管
干部)。树挪死人挪活,多动动没有坏处。对于没有任何学历的李林甫来说,
这份工作很让人羡慕了,连小学都没毕业却干上了大学的职员,李林甫从
中体会到只要腿子硬,这官场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在国子监风光了一段时间,李林甫觉得无聊,待在这学府里,接触面
太小、路太窄,整天闷在四堵墙里听着子乎者也,没干头。李林甫明显是
文质彬彬的教职工队伍里的另类,他身在校园放眼世界,不时走出校门广
泛结交社会名流和朝中达官。李林甫运用的策略是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很快他就钓到了一条大鱼,结识了御史中丞(掌监察刑狱)宇文融。唐朝
的御史中丞可是皇帝身边的重臣,李林甫这回攀上了一棵大树。在宇文融
的一手操办下,李林甫鱼跃龙门,摇身一变也做了御史中丞。李林甫感觉
像做梦一样,自己竟然这么快便跻身唐王朝的核心权力圈子。
知恩当报,礼尚往来,何况宇文融还有继续利用的价值,李林甫与宇
文融结成同盟,跟在宇文融屁股后头狼狈为奸。宇文融与右相张说不和,
有过节,张说一向瞧不起宇文融这号并无实学的人,谓之“此狗鼠辈,焉
能为事。”这不等于也是在骂李林甫吗?所以二人觉得不把张说赶下台,
就没有他们的好日子过。李林甫扮演打手紧随宇文融,两人一唱一和弹劾
张说。阴谋得逞,张说被罢了相,李林甫借机捞到不少好处,进入了尚书
省(国务院),兼任刑部、吏部侍郎,做了两个部的副部长。
历代朝中的人事部门是一个最便于培植羽翼、结党营私的地方,吏部
侍郎对于李林甫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这个最方便“卖人情、售官帽”
的差事,他运作起来驾轻就熟。这一年吏部设“长名榜”选拔官员,玄宗
皇帝的哥哥宁王李宪找到李林甫,塞给他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十个人的名
字。李林甫心领神会,皇帝的亲兄弟托办的事,岂能含糊,还得办得不显
山不露水,这一来宁王这条粗腿就算抱定了。李林甫一边揣上字条,一边
给宁王提了个条件:“愿绌一人以示众”,这十个人里得淘汰掉一个。宁
王明白了李林甫的意思,点头同意。朝廷发榜那一天,李林甫把宁王托付
的九个人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专门揪出其中一位来,当众宣布此人行为不
轨,找宁王说情,不予录用,以观后效。
满足了王爷的要求,巴结了皇亲国戚,又骗取了公众的信任,还赢得
了一个任人唯贤、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的美名。
二
进入皇朝中枢后,李林甫慢慢觉得宇文融用处不大了,甚至预感跟宇
文融继续合作下去,还有可能会伤及自己,于是逐渐甩手丢开了宇文融。
李林甫这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天子身边的情况,要下工夫彻底摸清这里
水的深浅。李林甫重点做的功课是,打听清楚朝廷以及后宫围绕着皇帝的
各色人物的职责分工,特别是那些随侍皇帝、能轻松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
人。一一摸排下来,李林甫心中有了数,谁属可有可无、谁是一般化礼节
性应付、谁才是必须高度重视需要谨慎小心依附讨好的对象,李林甫一一
铭记在心。
“时武惠妃爱倾后宫,儿子寿王、盛王以母爱特见宠异。”当时李隆
基最宠爱的是武惠妃,爱屋及乌,武惠妃生的两个儿子也得到唐玄宗的偏
爱,连太子瑛都无法与之相比。根据这种情况,李林甫把第一目标确定为
武惠妃。他听说武惠妃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取代李瑛做太子,便通过宦
官给武惠妃私下带话:“愿保护寿王”,我将坚决支持寿王。“惠妃德之”,
武惠妃听了自然对李大人深表感激。
“林甫多与中贵人善。”昼夜围绕在皇帝身边伺候天子起居的太监宫
女,是一群身份特殊的人,李林甫深知这些貌似低贱的角色,其能量大得
惊人,所以他对这些人和颜悦色格外尊重,闲暇时与之常有来往,关系处
得相当密切。给武惠妃表忠心的话就是通过这些人顺利捎带过去的。
在搞定了皇帝宠妃和身边侍仆人员以后,李林甫进一步重点培养了一
个线人,一个对李林甫来说多功能用途的线人。
唐玄宗手下有个侍中叫裴光庭,这位宰相为人忠厚勤勉,他娶的夫人
是前朝宰相武三思貌美如花的女儿。也许是家族遗传,这位裴夫人生性诡
谲多变,与朝中各色人物多有瓜葛。李林甫发现了这女人的活动能量,与
之眉来眼去,终于勾搭成奸,俩人竟十分投缘,朝思暮想的。他更看中的
是武氏跟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的特殊关系。高力士十岁左右家被抄没,被
阉后送入宫中,深得武则天的喜欢,后随养父高延福常出入武三思家,因
此与裴夫人有故旧交情。通过这条线,李林甫认为直可通天,能跟天子搭
上话。裴光庭死后,李林甫的机会来了,他让情妇武氏去找高力士,拜托
高力士向玄宗推荐他接替裴光庭留下的侍中空缺。偷了人家的妻子,还要
来占人家的位子,光庭九泉之下恨矣!高力士掂量这事不大妥当,没敢向
皇帝开口。虽然这次跑官未能如愿,但这条线通了,且给高力士留下欠人
家武氏一份人情的心理负担。
时隔不久,唐玄宗让中书令萧嵩物色一个宰相,萧嵩观察考虑了很久,
提名尚书右相韩休。玄宗认可,于是着手草拟诏书,准备任命。高力士赶
快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武氏,武氏掉转头说给李林甫。李林甫得信,使出了
一手两面讨巧的妙招。一面他佯装不知天子及朝中意向,提笔上奏玄宗荐
举韩休为相,与天子不谋而合,以此给皇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头,韩
休听说李林甫全力推荐自己,当上宰相后,虽说圣上赏识,但李大人林甫
的鼎力支持,其情也颇令他感念。
李林甫在这些细微处的感情投资,很快就收到了回报。先是韩休一再
在唐玄宗面前提及李林甫有宰辅之才,跟着武惠妃不时替他在玄宗枕头边
吹风,一旁的高力士再敲敲边鼓,在李隆基眼里,李林甫成了众望所归的
人物,不提拔都有些对不起大家,遂任命李林甫为黄门侍郎(天子近臣)。
终于贴到了至高无上的天子身边,李林甫抓紧表现,“玄宗眷遇益深”,
皇帝一天比一天喜欢,离登顶只差一步之遥了。
李林甫的扶摇直上,就是这样挖空心思找门路,踩着肩膀往上爬,好
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姜皎、源乾曜、宇文融、武惠妃、情妇武氏、韩休、
高力士,在李林甫眼里,这些名字,都是他登天云梯的一级级台阶。
三
来到天子身边,如何才能把眼前这位帝王摆弄顺,成为李林甫唯一用
心的事情。李林甫继续发扬光大之前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巩固与唐玄宗身
边那些宦官、妃嫔乃至奴仆的关系,借此来“伺上动静”,以便预知和掌
握天子的所思所想。有了这一个便利条件,“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
保证了他的进言献策都能暗合天子心意,而这种君臣思想上的默契,换来
的是李隆基对他进一步地赏识和信任。
“林甫面柔而有狡计,能伺候人主意,故骤历清列,为时委任。”
在皇帝面前,李林甫脸上总是一副和善谦逊的表情,但心里时时琢磨着
如何巧对帝王,平和的面目下他时刻都在揣摩天子的心思。这不是一般
人能够做到的,一则心智聪明,二则需要思维敏捷,三则当然是脑子里
装的鬼点子要多。李林甫也应属于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正因为他具
备这些曲意逢迎的天赋,所以他很快骗取了天子的信任,爬上高层步入
清贵的行列。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6年),李隆基再次提拔李林甫任吏部尚书(部
长)、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待遇),与裴耀卿、张九龄均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成为皇帝身边三位宰辅之一。
这时的李林甫已经位极人臣,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他再去费心思花力气
的了,只需侍奉好皇帝,尽可以过高贵显达的日子。这是我们一般人的常
规性的思维习惯,对于李林甫这种弄权的人,他的思维逻辑始终围绕着手
中权力的安危来进行,固然已经做了三宰辅之一,但这个位子并非一劳永
逸,仍存在隐患。隐患在哪里?隐患就在于和自己平起平坐且论起学识、
资历来,比自己更胜一筹的张九龄和裴耀卿。人的贪欲是深不见底的,站
在现在的台阶上,李林甫感觉如果没有张、裴二位,自己能独掌朝政大权,
那将是多么理想和美好的事情。于是,他着手在笑脸遮掩下,一步步清除
障碍、搞倒对手。
张、裴、李三人小组辅政,本来就只是皇帝李隆基的一相情愿,作为
天子他当然希望和要求他们三人精诚团结、和衷共济。遗憾的是,人们之
间的合作是以品性、志趣甚至才学作为前提的,而非强迫式地拉郎配。以裴、
张的修养,即使可以做到三人虚心以礼相待,但李林甫的权谋逻辑,是不
允许他的威权存留半点隐患的,他的利欲心是无法止步于维持现状的。就
具体情况看,三人未组成之前即已埋下不和睦的种子。当时在玄宗提议李
林甫做宰相时,张九龄是明确表示反对的,“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
社之忧”。这话已经说得很露骨了;连朝中对三人品性略知一二的人都能
看出将来的走势,这三个人搭班子,不靠谱,看上去分明是“一雕挟两兔”,
而那只凶恶的雕指的正是李林甫。
当然李林甫绝不会笨得像雕一样直接张牙舞爪去撕咬裴、张二位。李
林甫在官场上有一项独门绝技,就是“口有蜜、腹有剑”,杀人不见血。
武惠妃深得玄宗皇帝宠爱,太子瑛、鄂王瑶和光王琚因为各自的母亲
受冷落而口出怨言,驸马都尉杨洄把这事告诉了武惠妃,武惠妃便直接找
到唐玄宗,数落太子瑛等对父皇出言不逊。李隆基听了顿时生气,召宰相
们来商量如何处置太子三人。
张九龄书生气重,加上心底无私,出于对大唐社稷安稳的考虑,不假
思索直言劝谏皇帝:陛下这三个成年的儿子不可多得,极为可贵,太子是
国家的根本,他生长在宫中,接受陛下的家教,人们没有看到他的过错,
陛下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变化而废掉他呢?臣不敢接受诏命。张九龄直
接违逆圣上的旨意,唐玄宗听了很不舒服。李林甫当面什么话也没说,退
朝后却找到皇帝身边的宦官,说:天子家里的事,何须跟外人商量。李林
甫拿捏得很准,他知道宦官掉头就会把自己的话传给皇帝。其实李林甫这
句话也是在鹦鹉学舌,学的是前朝高宗李治时李的“此陛下家事,何必
更问外人”。当时李治欲废后立武则天,遭到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的反对,
李以此话讨好唐高宗。两位宰辅,两样态度,张九龄让皇帝顿生厌恶,
李林甫巧妙地讨得皇帝喜欢。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7年),唐玄宗巡游东都洛阳后,打算起驾回长安。
张九龄和裴耀卿上前劝阻皇帝说: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圣驾这阵子动身,
沿途各地势必要迎送接待,有可能影响秋收,还是等入冬农闲时再返回西
京吧。李林甫不表态,眼看着那两位离开,他假装脚疼留在后面。皇帝问
他怎么了?李林甫见二位已走远,这才凑到皇帝跟前,说自己并非脚疼,
而是有话想单独对圣上讲。他说:“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耳。往来行幸,
何更择时?”长安、洛阳对陛下来说形同东西两宫,天子巡幸还需要挑时
间吗?“借使妨于农收,但应蠲所过租税而已。”假使怕影响到农忙收割,
只需减免所经之地的税赋就是了。以臣之见,马上起驾。玄宗听了非常开心,
当即交代一切由李林甫去安排。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镇守边地表现得不错,唐玄宗想赐封他,约张九龄、
李林甫来见。入朝前,张九龄就此事与李林甫作了简短的沟通,二人一致
表示劝阻皇帝不能这么办。结果到了皇帝面前,“九龄极论,而林甫抑嘿”。
张九龄喋喋不休一个劲地阻拦皇帝,李林甫站在边上却一声不吭。张九龄
对玄宗说:边将训练士兵、喂养马匹、充实军需,那都是分内的事,陛下
奖励他一些钱物就可以了,要赐之封地,不合适。唐玄宗沉默不语,心里
其实很不爽。一言未发的李林甫退身出来后,把张九龄的话一字一句地传
给牛仙客。第二天,牛仙客入朝求见皇帝,闹情绪摔耙子不干了,哭着向
唐玄宗提出辞职。玄宗见这位能干的将领受委屈,决意封赐他,并提拔其
兼职尚书。张九龄一听,这更不合适了,再次进言劝阻,像昨天一样坚决
表示反对。皇帝一下子变了脸:“事总由卿?”事情都由你来决定吗?张
九龄仍执迷不悟:陛下让臣窃据宰相之职,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事情不妥
臣就应该知无不言。玄宗打断了张九龄:你认为牛仙客不是贵族吗?你又
是出自哪个名门?唐玄宗用这种语气和言辞,明显已超出了君臣平和议事
的范围,带着些意气用事了,直接流露出对张九龄的愤怒和不满。张九龄
竟然还未意识到,还在为自己辩解:臣是偏远地区一个卑贱的人,陛下看
得起臣用在中书省,掌管拟诏颁诏这等大事,牛仙客是河湟地区一个小吏,
连文件都看不懂,如果这么草率地就委以重任,臣担心难孚众望。这个顽
固不化的张九龄,站在一旁的李林甫心中窃喜。皇帝的脸色已经铁青,见
火候已到,李林甫站出来说话了:“但有材识,何必词学,天子用人,何
有不可?”只要有才能见识,何必一定要饱读诗书,天子用人,有什么不
行的!唐玄宗一面欣赏李林甫的体谅圣意,一面更加对迂腐多事的张九龄
生厌,当下再不理会张九龄,加封牛仙客为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这
件事上,张九龄又失了一分,李林甫又添了一分。
朝中有位户部侍郎叫萧旻,是李林甫的死党,跟李林甫一样的不学无
术。有一次萧旻与中书侍郎严挺之一块去人家里吊唁,把《礼记》中“蒸
尝伏腊(音西)”读成了“伏猎”,起初严挺之以为自己听错了,问了一遍,
萧旻仍旧错读作“伏猎”。严挺之把这个笑话讲给了张九龄听,语含讥讽
地说朝中竟有“伏猎侍郎”。张九龄觉得这事非同小可,一个白字先生怎
么能继续在内阁供职,遂将萧旻贬做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李林甫因
此给张九龄、严挺之记了一笔账,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后来严挺之前妻
的现任丈夫蔚州(今山西灵丘)刺史王元琰犯了贪污罪,前妻来向严挺之
求助,一日夫妻百日恩嘛,严挺之找有关部门通融了一下,免了王元琰的
罪。李林甫得知情况后,跑到唐玄宗那儿状告严挺之徇私枉法,包庇开脱
罪犯。玄宗叫来张九龄,怀疑严挺之与前妻私通,气哼哼地问:王元琰明
明贪污,前妻来找,严挺之就请托关系为其免罪,很有面子啊!张九龄忙
给皇帝解释:那是挺之的前妻,现在挺之已与崔氏结婚,他两人没有私情。
李隆基置之不理,完全听信李林甫的诬告,坚持认为严挺之与前妻有问题。
张九龄见自己一时难以说服皇帝,又拜托侍中裴耀卿去皇帝面前求情。这
一来,全钻进了李林甫的圈套,裴、张二人一起被牵进了严挺之案中。唐
玄宗一怒之下,“籍前事,以九龄有党,与裴耀卿俱罢知政事”。借着这事,
联想起此前的种种不满,皇帝认定张九龄结党营私,不再让他俩过问朝政,
留了个左、右丞相的虚名,将严挺之贬为洺州(今河北广平)刺史,王元
琰流放岭南。“即日林甫代九龄为中书”,张九龄的职权由李林甫取而代之,
牛仙客被征召入朝任工部侍郎(基建工程副部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
相),执掌门下省的事务。
身边两个最大的对手被李林甫一步步挤出中枢,他仍觉不踏实,找了
机会又狠狠地给了张九龄一棍子。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奏牛仙客没有当宰
相的能力,玄宗阅罢奏折一气之下杖杀周子谅。李林甫趁机火上浇油,说
周子谅幕后的指使者是张九龄,周当年就是张九龄荐举提拔的。唐玄宗见
张九龄仍在朝中唆使爪牙滋事,索性一道圣旨把张九龄贬到荆州,外放去
做了个刺史。
四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林甫用一系列卑劣的手段,一一推倒了身边重臣,
登上了权力的巅峰。站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处,李林甫更多的心思,
用在如何摆弄好生杀命运系于其一身的皇帝老儿。
开元后期,“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唐玄宗做了二十
多年的太平天子,渐渐滋生了骄奢怠惰的情绪,对烦琐的政务越来越感到
厌倦,特别是上朝接对群臣奏事,耽误了他许多寻欢作乐的时间,对此,
李隆基很是不情愿。这正中了李林甫下怀,他巴不得皇帝不来过问朝政,
由他一手遮天呢。李林甫不动声色,采取因势利导的办法,一步一步来架
空皇帝。他首先争着抢着干,把各种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李林甫“善
刺上意”,十分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每奏请,必先饷遗左右,审伺微旨”。
从宦官近侍们那里打探清楚皇帝的想法,所以他件件事、句句话都很对天
子的胃口。借此,李林甫换取了唐玄宗的欢心信任,以至于玄宗感到有了
李林甫这个得力助手,自己完全可以做甩手掌柜的,“自得林甫,一以委成”。
自从有了李林甫的辅政,唐玄宗大小事全都交给他去管。
在皇帝充分信任、彻底放权给他的同时,李林甫对付唐玄宗的第二手
是“善养君欲”,鼓励天子去寻欢作乐。李林甫投玄宗所好,幸温泉、恋
贵妃、赏歌舞,他拿出大把大把的银钱供天子穷奢极欲,麻醉皇帝的神经,
直到把李隆基哄得“恣行宴乐,衽席无别”,纵情于宴饮淫乐,不分昼夜。
一味沉醉于宫闱之乐的唐玄宗,不仅没有看出李林甫企图专权的野心,反
而扬扬得意地告诉群臣:“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
悉以政事委林甫。”朕这些年不问政事轻松自在,天下太平;朕十分乐意
深居后宫无所事事,把朝政全都交给李林甫。
李林甫乘势而上,以便皇帝安心踏实地缴械,他养了一帮爪牙和吹鼓
手为其摇旗呐喊、歌功颂德、大造舆论。大理(高法)卿徐峤上书为李林
甫唱赞歌,说:从前大理狱中杀气太盛,鸟雀都不敢落到院子里;“今刑
部断死,岁才五十八,而乌鹊巢于户”。现在社会稳定、人心思治,刑部
一年才判五十几个死刑犯,大理寺的屋顶房檐鸟儿都做上了窝。“玄宗推
功元辅”,唐玄宗听说后,把天下一派升平的功劳都归之于李林甫。为表
鼓励,封李林甫为晋国公,赞扬他是“器惟国祯,材乃人范”,“文标楷式,
学究精微”,是举世罕见的贤相。
真是一对好搭档,李林甫的专权给李隆基的纵欲提供了条件,而皇帝
的放手不问又极大地方便了李林甫的肆意妄为,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唐
玄宗沾沾自喜地以为,有这么个能干的宰辅帮他顶着,尽可一门心思享受
人生快乐。因此,对李林甫就更加倚重和恩宠,皇帝自己荒淫潇洒过了,
时不时还不忘犒劳一下这位劳苦功高的能臣。远方进贡的山珍海鲜,玄宗
命人源源不断地送到长安平康坊的李府;御膳房上了一道什么稀奇美味,
皇帝一定要派人赐给李林甫一份尝尝;尚书省岁贡的物资,玄宗一道命令
车载马驮全部拉到李林甫家;李隆基要林甫陪他去华清池,恩准他乘坐御
马,百名武士护卫,两队歌舞伎陪伴;长安城东有座薛王别墅,富丽气派
长安城首屈一指,玄宗特将其赐给李林甫。
上行下效,皇帝讲究咱也得生活有品位才是,李林甫深知迎合天子的
必要性,在京城长安,李林甫的府第、田园、水碾,占据的都是风水宝地;
平时衣着华丽奢靡,学皇帝的样子喜欢歌舞;府中姬妾盈房,美女如云。
“宰相用事之盛,开元以来,未有其比。”岂止开元以来,宰相受到
的恩宠和专权的程度,恐怕前朝无人能够企及。
这种盛极一时的局面,李林甫深深意识到其中潜藏的危险,一旦有人
从中挑拨抑或天子哪天醒过神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设法堵住群臣的
嘴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蔽天子耳目”,李林甫取消了唐太宗以来行之
有效的谏官议政制度,朝中谏官可以养尊处优但不得发言正声。有一位补
阙(讽谏官)杜琎不服训诫,非要上书言事,被李林甫贬做地方县令。贬
走了杜琎,李林甫把谏议官召集起来训话,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对大家说
道:“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英明的天子在上,我们紧
紧跟随遵从尚来不及,还有什么高明的见解要说?李林甫接着抛出了他那
个臭名昭著的“马料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
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各位没有看见那些仪仗马吗,
每天一声不吭的,顿顿却饱餐上等的豌豆,爱出声嘶叫的,很快就被弃之
不用了,即便后来不想再出声愿意乖乖地待着,还来得及吗?
我们必须承认李林甫是个官场奇才,仅凭他的这一堵塞言路、让众官
闭嘴的妙喻,就令人叹为观止。众谏官当然都明白了李林甫的寓意,谁要
是喜欢多嘴多舌,下场必然就如同吃不上好料又被撵出朝廷的仪仗马。“由
是谏诤路绝”,从此天子除了能听到李林甫的“每奏对、常称旨”,再也
无从听见其他任何不同的声音了。
五
权愈重,患得患失的心理愈强烈,这仿佛一个人站得越高就担心摔
下来会越惨。平地上的草民倒地,不过沾两膝尘土,充其量伤及皮毛罢了。
权高位重的李林甫背上了“权力”这座沉重的大山,恩宠无比、权大无
边的他,本能地一天天担心着权力丧失后的凄惨,那种一落千丈、粉身
碎骨的感觉他无法忍受。巩固既得利益、保全现在的风光荣耀,最好的
办法就是长期永久执掌大权,而要长久拥有权力,就必须竭尽所能地排
斥异己的力量,驱赶走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
为此,李林甫可谓是煞费苦心。首先是堵住源头,千方百计不让贤能
之士进入皇帝的视线范围。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告天下:
“通一艺者诣京应试。”李隆基的用意是好的,希望借此举延揽更多的人
才,使天下有识之士通过自荐或推荐的方式充实朝廷。面对皇帝这一举国
选才的大动作,李林甫如坐针毡,他的担心是多方面的,一是应聘人员答
辩时,难免对他的辅政能力提出异议,二是可能还会对他的堵塞言路直接
提出批评,第三个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万一真正博学多才的能人进入朝廷,
那注定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李林甫思来想去,决定使点手段,不能让这一
广泛选拔人才的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他给唐玄宗上书,道:“士皆草茅,
未知禁忌,徒以狂言乱圣听,请悉委尚书省长官试问。”李林甫设法先从
皇帝那儿把本次选才的主宰权弄到手,由他牢牢控制的尚书省主持进行。
理由很冠冕堂皇,怕皇帝累着;他说:来应试的都是些草莽野士,不懂什
么规矩,会口无遮拦地乱发议论,圣上您就不必费神听这些人夸夸其谈了。
先挡驾,然后他安排他最信任的御史中丞具体操办,结果是,热热闹闹搞
了一场人才选拔,竟一个人也不合格。一般说来,无一人被选中,这是个
匪夷所思的结果,但李林甫就有这么大的胆子,也就这么狠,一个人都不
选。因为是他在一手导演,所以天子问起时,他的应对词也早就准备好了:
陛下,真是可喜可贺呀,天下贤士已被用尽,应试者都是“卑贱愚聩”之徒,
看来本朝已“野无遗贤”了。让人奇怪的是李隆基竟然相信了这种鬼话,
大约圣上正搂着玉环缠绵,一时腾不出心思仔细琢磨吧。
自建唐以来,边帅都选用忠厚的名臣,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任职时
间都不会太长,其中功勋卓著者,一般都会被召入朝庭任宰相。“林甫欲
杜边帅入相之路”,李林甫不能容忍这种惯例继续下去,他给唐玄宗建议:
朝廷委派文臣去做边将,这些人都胆小不善带兵,不如用出身寒门或者胡
人,胡人勇敢善战,寒门人士则没有党羽。唐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
消除了李林甫心中文臣镀金回朝任宰相这一隐患。安禄山这个突厥族后裔,
就是因此得以成气候的。
有一天,唐玄宗突然想起早先被贬的中书侍郎严挺之,问李林甫:严
挺之现在何处?皇帝言语间似乎流露出,这个人还是堪当大任的。李林甫
这方面的警惕性很高,他当然一下子就听出了玄宗的弦外之音。可是怎么
能让这样的死敌东山再起,危及自己呢?但皇上交代的事又不能不去落实,
李林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找到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装出满脸热乎劲,
拉家常似的说道:皇帝很惦记你家兄长啊,咱们俩一块想个办法,让你兄
长能回长安一趟,见见皇帝。严损之听了信以为真,对李林甫还一再表示
感激。李林甫交代严损之:这样吧,让你兄长给皇上写封信,“奏称风疾,
求还京师就医。”就说他身患重病,请求回长安医治。严损之原原本本把
李林甫的一番美意转告了哥哥,并叮嘱严挺之务必按照李林甫的授意上书。
拿到严挺之的书信,李林甫乐颠颠地来向唐玄宗汇报:“挺之年高,近患风,
且须授其闲官就医。”陛下,打听清楚了,严挺之因年事已高,最近又患
上风疾,行动都不方便,看来只能给安排个闲职,让他就近看病就医。说罢,
递上严挺之的亲笔信。唐玄宗一看这种情况,很为严挺之惋惜,无奈地授
了一个员外詹事(顾问),让他安心在东都洛阳养病,不再提起。
李林甫“耽宠固权”的第二招是,“朝望稍著,必阴计中伤之”,
发现你在朝廷显出才华或有上升的潜力,马上着手造谣中伤直至废了你
为止。
太子李亨的妃兄韦坚,娶的是姜皎的女儿,论起来是李林甫的表妹夫。
起初两人在朝中相处得还不错,后来韦坚主持开河挖渠至长安,立下大功,
唐玄宗非常看重他,有召其任宰相的意思。李林甫察觉了这一点,采取明升
暗降的手法,提拔韦坚为刑部尚书,但剥夺了他容易建功的其他职务。表面
看是升了官重用了韦坚,实则“夺之权也”,让韦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
不出。这还不算完,由于玄宗立太子李亨时,李林甫竭力反对,他全力在成
全武惠妃的儿子寿王瑁,结果玄宗坚持立了李亨,这一直是李林甫的一块心
病。他时时担心着太子李亨将来会报复,所以在一时扳不倒太子的情况下,
他绞尽脑汁要除去太子身边的帮手,而韦坚正是太子的骨干之一。天宝五年
(公元746年)正月十五,长安城一年一度的赏灯节,入夜,太子李亨出宫
门到城中观灯,途中遇见了韦坚等人,便一起去景龙观的道士房中聚会。李
林甫此前一直派手下心腹杨慎矜监视韦坚,这下可抓住了把柄。李林甫立即
启奏皇帝,称韦坚等人私下与太子相会密谋,企图政变。唐玄宗下令责罚韦坚,
太子身边的几个人都被贬抑,外放到地方任职。半年后韦坚的两个弟弟为
其兄鸣冤,又替太子李亨解脱说好话,再次激怒了唐玄宗。李林甫趁机再
次推波助澜,皇帝被他蛊惑,赐韦坚自尽,太子倚重的几个干将李适之等
均被贬的贬、杀的杀,清除干净了。
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歌舞罢,站在楼台观景,看见兵部侍郎(国
防部副部长)卢绚,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从楼下经过,皇帝很欣赏卢
绚的这种大将风度,随口赞扬了两句。李林甫立刻意识到卢绚有被皇上重
用的可能,妒火中烧。第二天他找到卢绚的儿子,善解人意地说:你家府
上名望很大,皇上想让你父亲去管理交、广两州(今越南、广西部分地区
及今广东)的事务,“若惮行,且当请老”。如果你父亲怕出远门,嫌离
家太远的话,我建议他以年迈告病做个理由。卢绚确实不想再外任,便按
照李林甫的误导,上书称自己年岁已高不堪大用了。李林甫拿到卢绚的上
书,以之为凭据将其贬做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没多久又“诬其有疾,
州事不理”,把卢绚再降为太子员外詹事,闲置不用,卢绚就这样从玄宗
的视线里消逝了。
牛仙客病死以后,唐玄宗召李适之为左相。这个李适之有些个性,“每
事不让李林甫”,在李林甫面前不会听之任之,李林甫感觉很不舒服,一
直在琢磨赶走这个人。先是在皇帝那儿“密奏其好酒,颇妨政事”。在皇
帝面前指责李适之老酗酒,影响政事,李隆基听了,没当回事。这一天,
李林甫跟李适之交谈,故作神秘地告诉李适之,他听人家说华山有一座巨
大的金矿,假如予以开采,可以充实国库。李适之不知是计,跑到皇帝那
儿提议开采华山金矿,为国家创收。玄宗闻之大喜,改日征询李林甫的意见,
狡猾的李林甫当即装作一脸惊慌,道:谁给陛下出的这个馊主意?这不是
要动摇陛下的江山根基吗?臣早就知道华山有金矿,但反复斟酌过,华山
是陛下的本命之地,王气在那里聚集,一旦开凿,势必破坏皇家命脉,就
因为这个,我才一直没敢向您奏报开采。玄宗一听恍然大悟,卿言之有理,
还是林甫为朕考虑得周全啊,反观李适之,粗枝大叶,虑事不密。随即下令:
今后凡家国大事,都要跟林甫商量,由他定夺。
几回交手,李适之领教了李林甫的阴险狡诈,不敢再跟这样的人共事,
辞职不干了。挤走了李适之,李林甫马上推荐了一个能力平平听他摆布的
陈希烈补左相的缺,这一来,朝政实际上完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第三个排除异己的手法是挑拨大臣互斗,李林甫坐收渔人之利。“公
卿不由其门所进,必被罪徙。”不投靠我的人,统统治罪撵走。
户部尚书(财政部长)裴宽,“素为上所重”,很得唐玄宗的器重,
李林甫担心他被提拔做宰相,看着裴宽总是不顺眼。刑部尚书(司法部长)
裴敦复精明强干,唐玄宗也十分喜欢,李林甫同样如鲠在喉。有一次,裴
敦复打击“海盗”立下大功,班师回朝后,接受个别属员的请托,“广序
军功”,立功受奖面搞得宽了些。裴宽知道后,就在奏章中委婉地批评了
这件事,但裴宽并没有点名,只是提醒朝廷不要滥施奖赏。李林甫看到裴
宽的奏章,认为这是挑起二裴矛盾的好机会。他把裴宽奏章的内容告诉了
裴敦复,期间当然不忘添油加醋。裴敦复得知裴宽咬他,心里生起怒火,
破口大骂并告诉李林甫,裴宽也请我提供过方便。李林甫没想到还有意外
收获,忙提醒裴敦复:“君速奏之,勿后于人”,那你也赶紧上书告他呀,
别到时候成了马后炮。裴敦复连夜上书状告裴宽。结果裴宽被贬出朝廷,
做了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半年后,裴敦复自己也不保,同样被贬为
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太守。李林甫略施小计,一石二鸟,相继把“二裴”
给搞了下去。
巩固权力最常用的一招是培植羽翼、任用亲信,李林甫当然不会不懂
这个,这便是他的第四招,“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
左相牛仙客是李林甫极力推荐的人物,李林甫看上牛仙客的原因,是
他知识粗浅、恭顺听话。“既居相位,独洁其身,唯诺而已。”牛仙客做
宰相,一切唯李林甫马首是瞻,虽洁身自好,但原则尽失,在李林甫面前
唯唯诺诺,大小政事听凭李林甫处置。
把李适之轰下台后,李林甫选择了“柔佞易制”的陈希烈补缺。陈希
烈感恩戴德,在李林甫跟前一副俯首听命的奴才相,较牛仙客有过之而无
不及,更加恭敬遵命,朝权仍完全由李林甫操纵。
杨慎矜本来是李林甫的狗腿子,帮着李林甫跟踪监视太子李亨和韦坚,
一直投靠于李林甫门下,直至害死韦坚等人。后来杨慎矜渐渐被唐玄宗看
中,“权位渐盛”,翅膀慢慢变硬。李林甫对这个昔日的心腹爪牙起了疑心,
调来杨慎矜的表侄——杨的死对头王做御史中丞,托为心腹,其实是专
门防范对付杨慎矜的。李林甫早就知道这叔侄俩有很深的矛盾,有意对王
格外亲热,王很卖力,替李林甫暗中监视叔叔的动向,果然收获不小,
捏造杨慎矜持有反唐复隋的图谋,杨家三个兄弟慎矜、慎余、慎名,同时
被唐玄宗赐自尽。李林甫有所不知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王相比于他,
可谓是“青出于蓝”,属于一路货色,狡黠诡秘不让其右。同类相知,王
鉷深晓李林甫的本性,故一面竭力效忠,一面倍加防范,李林甫后来又想
如法炮制,再次施展“卸磨杀驴”的故伎搞掉王,王严防死守终使他无
从下手。
看罢李林甫这一幕又一幕煞费苦心的表演,相信你从此知道了,身居
高位,权大威重,心里却原来是何等的累。
六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做李林甫这样的人,
要有喜怒不形之于色的本领,这是权力场锤炼出来的一项特殊能耐。
李林甫在他家寝室的后面专门修筑了一个厅堂,行状弯曲宛如残月,
所以人称“月堂”。“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每当他想陷害谁时,就
会住进“月堂”,冥思苦想、精心算计。假如他板着脸走出“月堂”,一
般没有谁会遭殃,那是因为他的毒招还未想出来;“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
若是见他嬉笑着走出“月堂”,那必定有一家人要倒大霉了。
为了更清楚地摸清对手、更有效地陷害忠良,李林甫用心豢养了许多
“治狱吏”,这些喽啰们作为李林甫政治上的帮凶,被安插在各个机要部
门和关键人物身边,专门为其打探情报、搜集言论、制造伪证。吉温和罗
希奭是李林甫麾下比较有名的两个打手,一般是李林甫打算收拾谁,必先
授意罗、吉二位去四处为其捕风捉影搜集罪证,李适之、韦坚等一个个正
是栽在这两个家伙手里。但凡被他俩盯上,无人能逃脱魔掌,人们后来用“罗
钳吉网”来形容他们,一个是老虎钳子,一个像捕鱼的网。吉温曾在李林
甫面前表忠心:“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也。”遇到大人这样的知己,
南山上的白额虎我都能给你抓回来。
李林甫通过这种四处安插耳目的手段,随时监听监视大臣们的一举一
动、一言一行,致使朝臣人人不敢言声,“朝野侧目,惮其威权”,朝野
上下战战兢兢。李适之的儿子设宴请客,酒肉摆上桌一整天,没有一个人
赴宴,因为李林甫与李适之不合,谁敢去李家喝这个酒?
我们说了,李林甫心也是够累的,阴谋家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踏实安稳。
李林甫知道自己造的孽太多,因此总是寝食不安。“忧刺客窃发”,时常
担心树影里突然蹿出一个人来给他一刀。“其出入,广驺骑,先驱百步,
传呼何卫、金吾为清道,公卿避易趋走。”出门回府出入来去,总要安排
大量人马护送,车辇经过的地方,百步之前卫兵先清道,要求各色行人还
得回避快走。夜里总是睡不着觉怎么办?“重局复壁,络板甃石”,李林
甫把自家的房子建得如同城堡,几道门锁,双层墙壁,中间再安装上木板,
再用石头砌一层;还是不踏实啊?“一夕屡徙,虽家人不之知”,一晚上
换好几个卧室睡觉,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究竟睡在哪里。权力把人折磨成
如此行状,可见权力的魔力,不能不问一句:如此又是何必?!
李林甫的大儿子李岫,见父亲在朝中威风八面,回到家总这样如惊弓
之鸟,很是揪心。有一天爷俩在后花园散步,看见一个肩扛重物的仆人躬
身弯腰气喘吁吁走过,李岫忍不住心生伤感,突然跪到地上眼泪汪汪地对
父亲说:“大人居位久,枳棘满前,一旦祸至,欲比若人可得乎?”老爷
子啊,您这么久占据高位,四处树敌,万一哪天灾祸临头,恐怕结局还不
如这个奴才啊!
李林甫这时对儿子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势已然,可奈何?”事
已至此,老爹我别无选择啊!李林甫对儿子说了句真心话,权力占有的惯
性能使一个人想刹车却刹不住,历史上许多佞臣不是没有良心发现的时候,
只因为恶贯满盈连悬崖勒马都不能,回头已不见彼岸。
七
杨国忠出现了,李林甫的灾星到了,所谓一物降一物,恶人还须恶人治,
李林甫终于遭遇到一个与其同一德行的真正对手。
杨国忠也属于爬虫类,他靠的是他的堂妹杨玉环的得宠和一身善为主
子樗蒲(色子游戏)制造气氛的本事。杨国忠刚进朝廷的时候,李林甫并
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这个人整天傻呵呵的看不出有什么野心。杨国忠早知
道李林甫是朝中老大,讨好皇帝之外,他不忘巴结李林甫。李林甫陷害太
子李亨的行动,杨国忠就积极参与其中,充当急先锋。让李林甫失算的是,
貌似憨厚的杨国忠原来心机颇重,不几天便换取了唐玄宗的宠信,地位不
断攀升,大有与他分庭抗礼之势。
自从感受到来自杨国忠的威胁,李林甫开始厌恶并处心积虑地想挤走
这个人。还是那条原则:“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
必百计去之。”凡是才能业绩比他强,深得天子厚爱并对自己的权势构成
挑战的人,李林甫一定要想办法将其从天子身边撵走。杨国忠对此心知肚
明,只是他像李林甫的“不见容色”一样,表面上也装作两人心无芥蒂。
杨国忠兼领剑南(川蜀)节度,南蛮多次北犯,李林甫认为这是个机会,
可以将杨国忠从皇帝身边支走。他启奏玄宗,南蛮侵边,请杨国忠赴蜀中
任所去吧。玄宗虽然同意了杨国忠前去,但对这位爱卿终有些依依不舍。
杨国忠看穿了这是李林甫给自己使的暗招,无奈皇帝已诏命前往,动身之
前他来给玄宗辞行,哭哭啼啼担心被李林甫所陷害;杨贵妃也出面为之求
情。唐玄宗安慰杨国忠说:你去蜀中督军,朕掐着手指等你回来,回来就
任你做宰相。李林甫听到天子这话,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这不是弄巧成
拙了吗?急火攻心,李林甫病倒在床。
入冬时节,李林甫的病不见好转。唐玄宗要赴骊山华清池去,命李林
甫随驾,他只好拖着病躯,随驾来到骊山。也许是一路车马颠簸,也许是
林甫急火攻心,病情更加沉重。唤来当地的巫医探视,巫医讲:见上天子
一面病就会减轻。这个巫医看来名不虚传,打眼便知李林甫的病根。他太
担心失宠了,见见天子,安慰安慰就好了。唐玄宗闻此说,心想这有何难,
朕便去慰问一下李相,左右侍从以担心沾染病人晦气为由,拦住了玄宗。
无奈想了一个变通的法子,皇帝让人把李林甫抬到华清池院子里,天子登
上降圣阁,远远地上下都能望见。玄宗在楼上手持一面红丝巾,向李林甫
打招呼,李林甫起不了身,只好让人代为拜谢天子。病入膏肓的李林甫,
在为帝王的恩宠和不舍的权力作最后的挣扎。没想到第二天,杨国忠就从
蜀中跑了回来。杨国忠兔死狐悲、假模假式地来到李林甫病榻前安慰,李
林甫一见杨国忠,便知大势已去,利用这最后一点时间,何不做个顺水人
情?他挤出几滴眼泪,掏心窝似地交代杨国忠:我去后,大人您就接替相
位吧,费心了。十几天后,李林甫永远地闭上了他那一对狡黠贪婪的眼睛。
朝廷赠他太尉、扬州大都督,安排仪仗、棺木,由儿子们护送其灵柩回长安,
灵车到达京师平康坊李林甫家时,才对外发布讣告。
杨国忠做了宰相,把持了朝政,翻过年不等李林甫安葬,就着手算账。
他指使手下,到唐玄宗面前诬告李林甫,称李林甫曾与外族将领阿布思秘
密拟订反叛计划,“诱林甫亲族间素不悦者为之证”,诱使李林甫家族中
向来对其有怨言的人来作证。杨国忠玩这一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把戏,
较前辈李林甫毫不逊色,且显然“青出于蓝”。
一切权臣不过都是天子豢养的走狗,是玩于帝王鼓掌中的宠物,自
作聪明的李林甫也不例外。已作古无可再用的李林甫,遭皇帝遗弃是必
然的,即使李隆基怀疑杨国忠对李林甫是构陷,站在他大唐皇权的利益上,
他也宁可信其有,因为此时唐皇帝需要杨国忠这只猎犬,哪里再会顾及
李林甫那只死猫。
唐玄宗接到告李林甫的状子,表现得异常惊讶和气愤,立即下诏,全
部剥夺李林甫身上的官禄爵位,废做庶人;李岫兄弟几个一律贬谪岭南,
近亲、党羽五十多人统统流放;劈开李林甫的棺椁,取出含在嘴里的珠玉、
剥下金紫朝服,换上一具薄板小棺,按庶民葬礼草草埋了;籍没其所有家产。
自古人算不如天算,李林甫靠阿谀奉承、投机钻营,“位极台辅,不惧盈满”,
权倾朝野尚不知足;“生既唯务陷人,死亦为人所陷”,活着挖空心思害人,
死了便难逃被别人陷害的下场。冥冥之中,苍天是公正的。
2016-06-22 0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