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咱可真是丢了文化账号的密码了
○许石林
我多次使用这个比喻:你拿到了文化的账号,但却找不到密码。
我也多次引用欧阳修的话:“欲问其事,故老尽矣。”
这两句话搁在一块儿,能让人生出无限的怅惘和无奈。
上周末,应邀参加由深圳市坪山区文体教育局主办、《深圳商报》社承办的“坪山新区古宅创意设计大赛专家论坛”,论坛设在深圳著名的客家围屋“大万世居”的中庭。
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咱们讲保护利用客家围屋这个遗产、文物,利用两个字很好,是啊:关键是要有利,没有利,在当今任何事都做不成,也做不长久。那么利在哪儿?孔子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怎么才能言寡尤行寡悔?此刻坐在这里,我感到很恐惧,为什么?大家看看,论坛主席台的前方通道两边,左右有两尊塑像,左边是宗圣曾子、右边是大万世界居的开基祖曾公,一圣一贤两尊塑像分立两旁。那么,我要问,他们两位圣贤待的这个地方对吗?这个地方是下位!如果此刻主席台是皇帝的宝座,他们两位圣贤站立的就是臣下和侍卫的地方;如果主席台是坟墓,他们两位圣贤待的地方就是石像生、翁仲待的地方……看大家的表情,尴尬吗?当然!可是,我丝毫不怀疑塑像的单位和主事者,他们心中对两位圣贤的尊仰跟大家一样诚敬。可是,如此诚敬的用心,怎么把两位圣贤放错了地方?这就是言多尤而行多悔。靠这个错误,是不能利用好这个不可复制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物的。
不仅仅是大万世居,我的母校中山大学算是有文化吧?香港富商姚美良先生捐建了一座大楼,据说选址造型都很讲究,可是,大楼高高的台阶下面道路两侧,是两排青铜塑像,塑的是近代史上十八位先贤!这十八位先贤待的地方,就是古代坟墓的翁仲待的位置。
也不仅仅是中山大学,我的老家,历史文化大省陕西,司马迁故里韩城,也该是有文化的地方吧?当然!那年我去韩城参谒司马迁墓祠,当时看见墓祠所在山下正在修广场,司马迁的青铜塑像已经高高地塑起来了,看上去黑黢黢的,像一大块烧焦的木头。这个就是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吧?不是出自从前的工匠之手。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这个塑像,我看这个塑像,没有起到一个塑像应有的令人仰望顿生崇仰之情的效果。前不久我推荐几个南方朋友去专程去韩城参谒司马迁墓祠,这几个朋友回来,直摇头,说:居然在司马迁塑像两侧,放的是三皇五帝的塑像!果真如此的话,问题依然如同上面所的那样,犯的显然是一个病:把三皇五帝放在了下位。
其实,照着这个去找,全国上下,这样的例子,多得还能数得过来吗?
再说一次:丝毫不怀疑塑像者和主事者对古圣先贤的诚敬之心。但是,却为什么弄错了?
我在大万世居还说过:大万世居的祠堂修得很好,修旧如旧,很古朴肃穆。但是,为什么要在中堂那么宝贵的地方两边墙上挖掉两块不可复制的老墙,镶嵌上出资捐赠人的芳名榜?且不说这个芳名榜很不合规矩,石刻粗糙、添金俗气,有的竖排、有的横排,很乱,单就挖掉两块不可复制的老墙体,镶嵌这么大的两块石头,是不合适的,破坏了整体建筑的完整,视觉效果也不好,看上去很粗俗。子孙给祠堂捐钱,还要这么大的回报,让后世子孙怎么看?给他们做的是什么表率?同样,丝毫不应怀疑捐资人的诚意,也很理解勒石留芳记名者的好意,问题就在于,该怎么做得更合适、更规范,现代人已经不懂了,好心好意却办砸了。
别说大万世居,国内几乎所有建筑类文物,从故宫博物院到古代寺院、老宅子等等,不都是在显眼处挖掉一块不可复制的文物,再镶嵌上一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匾?看上去就像人脸上一块舍不得揭掉的过期膏药一样。
现在讲创意,创意,不应该是无根漂游,凭空想像,要有文化依据。离开了文化依据的所谓创意,很容易怪力乱神,危害大矣。
懂得了保护利用文物的重要,却不懂如何保护利用。以为一个美好的心愿和诚敬的心态,就可以替代正确的方法和规矩,这就是现在许多地方保护、利用文物的问题,如同你已经拿到了文化的账号,但却找不到密码。是的,尴尬。但更尴尬的是,懂的人越来越少了,懂得尊重懂的人的人更少了。风俗颓败,文气稀薄,许多时候,如欧阳修所叹:“欲问其事,故老尽矣。”
2016年12月28日
————《桃花扇底看前朝
2016-12-28 02: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