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皇明蓝海的基因,可追溯到创始人黄鸣教授的第一桶金,正是其无心插柳的一个草图,开启了进入蓝海的路程。
作为与油田、与井队打交道的科研人员,年轻的黄鸣在石油勘探研究所里担当着许多课题开发,其中转化成生产力的第一个课题(俗称“第一桶金”)与他实习时的感受有关。黄鸣在华东石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井队实习,在那个“摘掉贫油帽子,多找油,找好油”的铁人年代,一方面他感受到为国家脱贫找油的万丈革命豪情;一方面他深刻理解到井队工人的艰苦,常常在井下作业弄得一身泥巴一身油,冬天在野外寒冷无比,热水供应紧张,日常涮洗、洗澡采暖等等热水供应是个大难题。
热爱钻研的黄鸣在实习时体会到井队工人的辛苦,有心攻关此难题,当他发现钻井平台热动力的余热时,直觉告诉他余热回收将是一个可解决工人兄弟们用热水的途径。 因为柴油机百分之三十变成动力燃烧了,百分之三十是没有燃烧净排走了,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余热,出口温度就是三四百度,如果对这部分余热进行技术加工和技术改造,就能利用余热解决热水问题,而大量的热水不仅能洗手洗衣更能洗澡,同时还可以用于采暖。况且这些排出的余热如果不应用,白白浪费真是太可惜了!
技术人员的使命感让他想到就做到,他根据所学画了草图,向研究所提出来想法,但所里认为不符合科研主攻方向,给否定了。黄鸣觉得非常遗憾,就把此事讲给了华北石油地质勘探某石油普查大队的陈科长,表达遗憾之心。陈科长对此却很有兴趣,他看了草图拍案叫好,问这样的项目需要多少钱?黄鸣估算需要“三五万块钱”,陈科长觉得这套系统值,“我出五万元!”,支持黄鸣他来协调资金干,先付一万元买设备买材料,后期施工中再支付余款。资金问题解决了,但怎么干还是个问题。陈科长给年轻的黄鸣支招:得有个单位,办个执照,有了公章普查大队才能签合同。这个想法促成了黄鸣从科研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和妻妹夫商妥了开了公司办了执照,解决了签合同问题。黄鸣利用周末的时间(含晚上半夜)现场安装,现场施工,现场调试,从“蓝海”市场上挖到了第一桶金,在全部完工后,此余热回收还作为一项课题,后期被推广。
这是一次成功的没有想到商业的商业营销,它坚定了黄鸣以后人生路上所走的开发路:不是卖东西,它是提供解决方案,而且针对的是有真正迫切需求的人群。它符合蓝海的两大特征:一是客户的隐性需求,隐含的、潜在的、未来的、深层次的、根本的人性化的;二是自己本身潜在的优势、无竞争的、无游戏规则的,海阔天空的。
作为一种营销战略,这种“蓝海”思想深深地种植在皇明肌体里,它远离红海,不跟风,不打价格战,不以突破质量底限求生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这种“蓝海”思想浓浓地融在皇明血液里,责任重于利润,重情怀,重人文,重技术解决方案,轻眼前利益而重未来。
(转自皇明自媒体)
2016-12-19 22: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