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武汉砍头案令人唏嘘,英伦新生案令人慨叹。
面对困境中的弱者,说话方式是多么重要!
01
一碗面引发的武汉砍头案在延展,当真相慢慢走出血腥的场面,我们对“决斗”的双方都是深深的同情。
行凶者和被害者原本同属一个阶层,一个“朋友圈”。行凶者胡某是打工仔,处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在受辱后为一元钱的权利而争斗;被害者姚某,也是打工仔,带着一个儿子在武汉打工,为了孩子上学而开面馆“定居”下来,还背着20多万元的债务,为一元钱的收益而挣扎。如果两人心平气和,或者偶遇在火车上、工地上,他们或许会相互怜叹,彼此伸出手拉一把对方。
但他们是利益冲突者,虽然只为一元钱。姚某恶语相向,动手锁喉;胡某不堪凌辱,提刀猛砍。一场命案就这样发生了,留下两家人的无限延伸的悲剧。
商业讹诈、残酷行凶、“作死”“该杀”等等,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后话,善良的人性、温暖的话语是如何从社会“失踪”的,才是真正令人惆怅的。
02
一发生摩擦,就让怒火“熔断”礼数。
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在不同的阶层中流行。路上有“路怒族”,稍遇不顺,就可能隔车怒吼;公司有“暴脾族”,略不符合心意,就可能破口大骂;商界有“野蛮族”,自己的奶酪被人盯上,会调用何种非经济手段置对方于死地;官场有“拍马族”,升迁关头,腾起的蹄子比胡某举起的砍刀还要决绝。
人们常常断然结论:这是利来利往社会的必然结果。有些人更荒唐,把流散于眼前的暴戾气息,栽赃于改革开放。从来不在教育、法治、礼数上追根溯源,从来不从文明演进的角度透视反思。
熔断机制,糟蹋了股市。
熔断礼数,造就了医闹、宰客、虚假食品,还有上海杨佳案、武汉砍头案。
03
在武汉砍头案发生前两天,英伦在流传一杯咖啡获新生的故事。讲的是流浪10多年的大卫•西蒙(David Simons)是如何在一杯免费咖啡的温暖下,告别乞丐生涯,获得正式工作的故事。
西蒙在英国切斯特长大,上学时经常受欺凌,到家里挨打挨骂,染上了酒瘾,沦为失学少年。18岁时,他走出家门,流浪于街头,经常乞钱喝酒,神志不清。这似乎和胡某的成长经历有某种相似。
丐帮中有消息说,一个慈善店里有免费咖啡和三明治。西蒙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去那家慈善店。一位陌生人替他支付了2英镑,他得到一杯热咖啡和三明治。人生的转折,从喝下这杯热咖啡开始了。
为告别流浪,他假装持刀行凶,被警局送进监狱,就此获得“好好洗一个澡,洗掉酸臭味”的机会。狱中的一个月,他加入再就业培训。出狱后他到那家慈善店帮忙,做一些义务劳动,与丐帮分道扬镳。
为了让更多流浪汉心回意转,他还动起脑筋,让愿意捐出2英镑的陌生人留个口信,写在纸条上,让获得咖啡和三明治的流浪者一读,期望他们回到社会自食其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义务培训,西蒙在今年2月10日获得了正式工作,首次穿上了西装皮鞋,首次书写了个人简历,首次体验并通过了面试。他已学会开车,今后是努力工作,争取买到自己的公寓。
英伦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是社会的良知和善意犹存,一个看似无可救药的流浪汉也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礼数”——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04
这种“礼数”是不要加以分析的,就流淌在文明人的血脉中,自然而然。这种血温,一样在中国文化中延绵不断,翻山越岭,回肠荡气,直击现代人的心房心室。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婚庆之礼……具体的规范润滑着人间互动,礼尚往来,其乐融融。
“一句好话三冬暖”。说话的礼数就显得格外重要,绝不可等闲视之。佛教倡导的修学十种善业中,就有四种讲的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在儒家学说和西方礼仪中,都有详细论述。大到治国,小到日常交往,“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
语从心出。说话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流露,什么人说什么话。善良的人说好话,冷漠的人出恶语。说话方式,就是慈善的一部分。修好口业,善业自成了一半,所以能做到慎言的人,必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有德行的人、有修养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关于说话的礼仪及其无礼的危害,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丰厚遗产:一言成屙、一言丧邦、一言陷人、一言偾事……出言不慎,会遭灭国之灾,何况一人命。
说话这种慈善业,不需要资金,不需要资质,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编辑 | 卢舒婷
冰镇热点
观大千世界 唯我冷观热评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号:newsreading
2017-02-22 05: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