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提到高科技,国人一定联想到晶元闪闪发光,机器精准动作,火箭一飞冲天,高空俯瞰地球,还有电脑、数字、眼镜、全封闭工装等等,但这些都是高科技吗?当然是,但它们是具有中国独到品质的高科技吗?是能够形成中国独立品牌的高科技吗?会有一些是,但恐怕绝大多数都不是。而且,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对于这些所谓高科技产品的技术模仿能力日新月异,所以再把上述形象当成高科技,似乎已经过时了。
那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高科技?我认为,高科技的核心是人对事物从感悟与感知,并不断将这些感悟和感知付之于实践,最终形成的成果那一定是具有极高品质的高科技产品。而这个过程,并不一定非得是自动化、机械手、电脑电化电子眼。经济学家樊纲曾经说过这样一席话,他说,过去20、30年,中国企业通过代工学习和掌握了现有的技术知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只有接近前沿,才有创新的资格。因此,过去中国企业做代工是合理的,否则便无法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无法走到创新前沿。其他国家为什么能够创新?以皮鞋、袜子为例,意大利历史上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专注于制作皮鞋、袜子,他们积累了经验,拥有专业的知识,具备了核心竞争力,自然能够创新。
这段话给我非常深刻的启发。其实,我们的制造业基础恰恰来自在“代工”过程中的学习,于是我们了解了所谓现代制造业的加工方式,电脑、电化、电子眼,但是不是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做到“创新”?可以借此实现全产业链的大国经济?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不行。因为我们没有独立的设计,没有独到的见解,没有独特的思想。为什么?因为我们发展的时间太短,感悟和感知太少了。对于一双鞋,我们没有意大利那样几代、十几代人的不断感悟和感知,而只是把机器手、机械臂当成了“高科技”,甚至用标准化、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冲垮了、切断了“世世代代不断感悟和感知的、精益求精的手工作坊”。
或许正因如此,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提到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短短40个字让我感到兴奋,同时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热议,“工匠精神”也变成了媒体上出现频次最多的词语。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不可能有创新,不可能有品牌。其实,对品牌打造多年的研究让我领悟到,真正的高科技品牌产品,无论它存在的形态是怎样的,它们都有一个核心共性:它是“人对事物不断地感悟和感知并付诸实践的结果”。
我们知道,高级电焊工,他们之所以拥有高超的焊接技术,那是他们对电焊这件事有着深刻而难以言表的特殊感悟和感知;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歌唱能力,那是因为他们对歌唱有着特殊而难以言表的感悟和感知。同样,意大利制鞋工业发达,那是因为他们对人脚的动作、形状、性状与鞋之间的关系有着特殊的感悟和感知。所以,意大利品牌的鞋一定是高科技的产物。
这样的感悟和感知在中国有没有?当然有。在哪?城市里已经难得一见了。比如,北京“内联升”的布鞋,它尽管沿袭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但制鞋的人已经变成了“模仿”,已经停止了对布鞋制作进一步的感悟和感知。所以,这最多就是文物。但是,我在云南的大山里见到了还在感悟和感知的人和产品——一条猪腿——“一腿”牌儿的诺邓火腿。哈哈哈哈,别以为我在做广告。我说“一腿”完全是因为真心喜欢。
春节我去了云南诺邓。在这里,家家制作火腿,而吃饭顿顿都离不开火腿,但我说实话,很不喜欢,因为我很怕火腿里难以避免的“哈喇味”。但是,当我吃到这种火腿的时候,心头为之一震。为什么火腿?一种名曰“一腿”的火腿,吃起来让人感到“鲜亮可口”,有一种特殊的肉香,不是腌渍的味道,而是清亮、新鲜、爽脆。既有三年“熬制”的、可以生食的切片,又有一年速成的熟食火腿,这确实不能不让我感到震感。仔细了解制作工艺,原来这儿就有“精益求精的工匠”。
制作“一腿”的工匠是位当地有名的道长,除了去血、盐肉之比、风干等诺邓人都懂的工艺之外。这位道长还利用道家特有的、计算天时的方法,在“生甲时节”制作三年期生食火腿,在“病甲时节”制作一年期熟食火腿,在“死甲时节”制作一般性的腊肉。据说,需要风干三年的生食火腿,必须生甲时节制作,否则就坏掉了。这是故弄玄虚吗?不信你就试试。当然,风干场地、房屋的位置和风道走向也有很多讲究。这些你说它有什么科学吗?我说不出来,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工匠几代、十几代人一点一滴地感悟、感知并付诸实践的结晶。
为什么我认为这些“工匠”还在感悟和感知?因为盐。古代,盐是政府管制的专卖品,诺邓之所以成就了火腿作坊,就是因为这里井盐丰富,百姓可以便宜地使用。现在当然不一样了,盐已经不在稀奇,因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盐和强大的运输条件已经让井盐退出了原有地位。但海盐是否适宜火腿腌制?井盐和海盐什么样的比例才可能呈现最好品质的火腿?工匠们在摸索、在感悟、在感知,尽管目前我并不知道结果?
所以,我今天特别提出一个命题,人对事物的感悟和感知才是高科技的源头。这一切绝不仅仅局限在工业生产技术领域,而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中。我认为,要是人对事物的感悟和感知不断深入下去,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前提。好了,逻辑关系明确了?那我再说一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人对事物感悟、感知不断深入的前提,而只有人对事物感悟、感知的不断深入,创新、高科技才有可能不断生发。
2016-03-21 0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