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笔下的主人公巴克,经历了最残酷的磨砺,挣脱了情感的羁绊,在狼群的呼唤下回归自然与原始,从狗变成狼,彰显了个体天性生命原力的强大。巴克顽强的生命原力的觉醒,像极了犹太人!
犹太人原力觉醒有三个层次:
一是生命欲望,长寿以及对物质、机会、荣誉的追求;二是天赋天性爆发,超能力爆发,极尽物的天性与人的天性出绝活;三是纯粹,连接天地万物,把万物的真当成自己生命来爱惜,长生久视。
犹太人从小就以开发儿童的原力觉醒为教育的基本功能。“为什么?”,犹太人生而会问为什么! 巨大的好奇心,让犹太人离开强大的已知,离开自以为是,分分钟活在觉的世界里。“为什么”是一条溪流,是一刹那一刹那的好奇,是犹太人活泼泼的源头活水。
每个犹太人都有一个愿景,又有足够的热情和努力,更有一系列神性品质如:慈悲,担当,使命,绝活,谦和,精进等等。一幅刻骨铭心要实现的未来大画面,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空杯心态不断问为什么,就会跳出惯性,用直觉抓住针尖刺破天的机会窗。
激励什么?谁来激励?回应这两个问题的差异,凸显了公司不同的顶层设计。每个犹太人都是自我激励的主体,都以自我超越为激励点,由是就有了犹太人独一无二的创新。回到自性的源头,拿出独一无二的绝活,已经是每一个犹太人的呼吸和心跳。
年轻的犹太人自信地说:“我们每天面对现实真问题,魂牵梦绕,有一种非要去解决的迫切性,我们得挖空心思,最后拿出独一无二的新解。那是我们的呼吸,那是我们的生命。”
今天的中国,人人都在讲创新,可就是没有创新。逼迫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到国外去狂扫货,还有被人限量!耻辱呀!这个现实不由得让我想起了2012年访问以色列的一幕幕。翻出旧文看看,依然有感觉,在这里以飨读者。
——王育琨
弹丸之地,没有市场,没有资源,周边都是敌对国家,惟有创新才可以生存,
这是摆在以色列人面前冰冷的现实。从1948年开始建国,以色列人就接纳并承担了这个生存使命。在贫瘠的土地上,区区710万人口,却成就了世界第二科技强国的地位。仅以色列本土,就产生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犹太人。放眼全球,无论是美国一流高科技企业如Google和Facebook,还是美国的金融寡头或媒体霸主,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无论是现在正在融合“姓社姓资”的集体农庄基布兹(Kibbutz),甚或是最具前沿的用“获取”取代“授予”的安利商业模式,背后的操控者都是犹太人。犹太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出一系列奇迹。为什么?
这是每一个中国企业人都想知道的秘密。孤立地看中国经济,面临重重危机,可是这些危机与以色列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比较起来,简直就是浮云!从以色列考察归来,我更加确信:在互联网云时代,各国经济资源将超速融合。消化西方、消化美国、消化中国,才能创造自己,才是中国的出路。而消化以色列,是消化美国的捷径。
犹太青年:“他们不能创新了,就只能说创新了”!
2012年9月,我受“以色列创新智慧启示之旅”组委会的邀请,作为随团导师去以色列考察。在我们接触到的犹太人中,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40后,甚至30后们,他们言谈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断地流露出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哪怕那些最喜欢叫卖自己的PE和VC,在80%~90%的时间里,也会说他们的价值系统,犹太人的价值系统,犹太人的文化。
从这些以色列人的介绍中,我理出了以色列人创新的一种思路:1. 以色列没有资源,没有市场,惟创新,才可以生存;2. 在教育方面,从小就为每一个孩子植入好奇心;3. 在家庭伦理方面,一家人每周都要聚在一起信息互动,让几代人一起穿越时光机器;4. 接纳和包容失败,谁也不会因为你的一次失败就把你看扁了;5. 犹太人是最国际化的人群;6. 有一个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即从税收、激励、文化到军队等体制性创新。
犹太人根上的价值观有两条:一是上帝造的每个人都是具足、自主和自由的,二是每个人都有个边界,这个边界往里面去就是自尊。犹太人特别讲究自尊,几天下来我的体会是,自尊有着双重意味:一是我的存在要与众不同,这是我惟一的价值;二是我必须尊重别人的首创,但我可以让他的首创更有价值。自尊也是沉稳和定力,正如犹太民族,纵然历经磨难,几千年来依旧默默维护自己的信仰。
反观我们中国企业家,在介绍自己时,更多是在叙说自己如何如何,有着如何如何的速度和规模。速度和规模,并不能确定一个人和企业是否可信,是否可以共事。倘若背后支配你行为的价值观不清晰,就没有人敢跟你做生意。相较之下,以色列人倒是可信的,他们自主、自由、有敬畏心、追求与众不同,他们善于在平凡的地方挖掘出不平凡来,这是他们行为背后的价值系统。犹太人是个漂泊的民族,却是个有根的民族。
在参加以色列理工学院建校100周年的庆典时,我与几个1985后的学生聚在了一起交流。
我问:“为什么几天来总是50多岁的人在跟我们说创新,而不是年轻的新锐在说创新?”
他们答:“他们不能创新了,就只能说创新。他们说的创新,并不是我们正在实现的创新。”
我一愣,追问:“那么你们如何理解创新?”
他们答:“我们每天面对现实真问题,魂牵梦绕,有一种非要去解决的迫切性,我们得挖空心思,最后拿出独一无二的新解。那是我们的呼吸,那是我们的生命。”
年轻人说创新,说到了极点。创新就是从某个的痛点出发,去挖空心思地想办法。惟创新才能生存,这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全部自尊。
年轻人的说法,让我记起了一个段子,说是犹太人在某地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犹太人来了开了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家超市,这片地方就很繁华了。而中国人呢?第一个中国人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再开一个,然后第三个、第四个……,最后是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虽是段子,却显露了文化的差异。
以色列人的创新,是全民创新,是全方位创新。创新并不是只站在高科技前沿,传统行业的痛点产品照样有创新。一把锁、一个处理狗屎的装置、一个街区的设计,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都是创新的触点。创新已经成为以色列人的一种习惯和呼吸,一种对危机刻骨铭心的感受,一种无论怎样,都要与众不同的冲动。这是一种国民性,哪怕是过了创新的岁数,也要在现实中去跟年轻人,去跟创新中的人去分享问题——我站在你旁边问你问题,便是在参与创新。
以色列人知道,YES会带你走向死亡,WHY,才会带你走向新生。能带你走向新生的,惟有不停地追问“为什么”。你要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你要让你的团队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你要在任何时点都问出一个问题,这样创新就自然呈现了。
犹太人创新的扳机
有一幅刻骨铭心要实现的未来大画面,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空杯心态不断问为什么,就会跳出惯性,用直觉抓住针尖刺破天的机会窗。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的犹太人,最擅长扣动创新的扳机。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教授,时年81岁的希伯来大学教授,对犹太人创新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他已经登上了峰巅,从那个高处看下来,一切都是那样的简单,包括创新。他会为我们解释,犹太人创新的扳机。
我2012年去以色列考察,有幸与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教授的两次晤面。一个上午的交流,双方感觉有更多东西可以共振。
他喜欢我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是不是当今的激励方式就导致了三大失衡:人类发展地球生态失衡,企业财富积累与企业良知失衡,个人成功与个人心性失衡”。
他回应出经典的概括:“激励什么?谁来激励?这是今天人类社会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也是企业界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们又约了另外一个下午。我们就探讨一个问题:犹太人为什么创新这么厉害?
他的回答很简单:“问为什么!为什么,就是犹太人创新的扳机!”
有一幅刻骨铭心要实现的未来大画面,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空杯心态不断问为什么,就会跳出惯性,用直觉抓住针尖刺破天的机会窗。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的犹太人,最擅长扣动创新的扳机。
探寻犹太人的创新密码,是我那次考察以色列的重点。我向希伯来大学81岁的奥曼教授请教,他用两个圆的交汇来说明犹太人的创新。每一个当下的人生,都是两个圆的交汇,一个是过去的圆,一个是未来的圆。对大多数人来说,因为过去的圆成就了你——里面有太多的经验、习惯、知识、技术、矛盾、纠结、理论、理念、教条、利益、身份、名望等等——它会形成强大的习性,一直拽着你沿着旧有的轨道下坠。而每个以色列人心目中,同时还有一个未来的圆,那是他们最初关于未来的梦想,是未来的一幅大画面。如果时时处处想着这个未来的大画面,分分钟与未来建立连接关系,分分钟从未来思考当下的做法,那就注定会有创新冒出来。
如果你已经满足现状了,满足于你已经取得的成就,满足于你的做法,你自以为是了,那么你就会进入一种稳定的惯性,就不可避免地会顺着过去的圆下滑。而假如你在那个点上,依然能够保持着饥饿的状态,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未来的一幅画面有连接,你就会从未来前进到当下,思考当下面临的问题与纠结,就不会被框住,就不会迷失在黑暗中,就会分分钟产生跃迁的驱动力。
这个扳机很奇妙。现在世界出问题了,美国有金融危机,欧洲深陷欧债危机,中国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一再为了手段忘了目的,正在踏上一条毁灭自然、毁灭自己的道路。带着这样的关切和忧虑,我向奥曼教授请教:“您的博弈理论,说是一种共生的决策,您从哪里出发来观察人的博弈?在那个致命的拐点上,如何能够让人类保持上行?”
奥曼教授说,这也是他非常担心的问题。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每年导致超过3,000个物种灭绝。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他认为这件事非常重要,比世界上其他任何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他说人们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动机,而且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大多时候都是出于非常自私的意愿,是在满足自我需求。既然人们做事情是出于某种动机,那么我们关注的焦点就应该是如何激励人们去做值得去做的事,而不是去让人们破坏地球。所有经典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基于激励机制的,奥曼教授也认为激励机制非常强大,也可以认为是它导致了金融危机。
比如,在金融危机初期,各国就开始通过救助银行来救市,包括美国,而这加剧了金融危机,这是非常错误的决策。在救市政策的引导下,人们会去冒风险,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冒险成功了,他们将赚到钱;即便失败了,政府也会采取救市措施救他们。所以,所有形式救市政策的效果都是短期的,也许因为政府救市,人们暂时保住了工作;但从远期来看,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机制,它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不但没有终止金融危机,反而导致并加剧了危机。
一切的悲剧都从激励机制开始。奥曼教授的结论高屋建瓴。一场博弈的结果,与激励有着莫大的关系。上市公司的激励是错误的,经理人不对长期发展负责,只对近期收入和利润负责,这就激励了那些没有良知的经理人,只去拓展市场收入,而不问这种收入是不是给客户、给社会带来长久的利益。这种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的激励,是体制设计上的大问题。公司如此,国家也如此,世界也如此。所以,无论是一个公司的架构师还是一个国家的架构师,关注点都应该关注激励结构的指向和设计。
奥曼教授,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办公室只有不足10平米。在这个斗室里,演绎着世界风云。上世纪30年代,他们一家曾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到了美国。1955年。奥曼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就像千千万万的犹太人一样,决然地回到一片荒凉的以色列国。他的博弈理论突出了合理性(rationality)。合理性,对于一个亲历纳粹迫害的犹太人来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他却看到了其中的合理性,从而能跳过所有的灾难,看到事物背后的合理性。不从善恶角度出发来判断事物,这是一种极大的勇敢与无畏。
奥曼教授的一席话,让我联想到老子的“大仁不仁,大善不善”的理论。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老子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
奥曼教授指出,激励对于把握那个创新的扳机很重要。激励最重要的是两个问题:谁来激励?激励什么?
领导者在设计激励结构和激励机制时,必须反复问: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为什么这样的激励方式能够激励人?这两个“为什么”,会把激励方式的核心凸显出来,那是团队成员的心之所向。一个好的激励机制,无非是抓住了民心的走向,而民心所向是激励的本源。
我频频点头。但是还是追着问:“奥曼教授,您给出了激励问题的本,很说明问题。但是怎么把这个本落到实处呢?怎么可以保证本末一体呢?这里面有太多复杂的人性问题,让我们一筹莫展。到了这个拐点,到底是不可救药地下滑,还是活泼泼地上行?到底是什么让犹太人在混沌的世界保持向上的求索冲动?到底是什么把犹太人的好奇心给激发了出来?
他说:“哈哈,你这个人抓住微观不放。这很简单,就是一直追问‘为什么’。比如,给下属布置任务时,通常的做法是跟他说‘你把这事去给做了’。而犹太人则不会,犹太人认为每个人都是具足的,每个人都是有他的完整性,你只要帮他打开天窗,问他‘为什么’——为什么这事要给你做?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你会怎么去做?连着问几个‘为什么’,接收方就会拿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他也养成了这个习惯,那么他就会一刻接一刻地让你惊喜。你不在他关注的那个焦点中,你不像他那样心无旁骛地去关注要运作的事,他肯定比你有更多的发现。你相信这一点,这一点就会自然呈现”。
原来这样简单!犹太人坚信上帝造的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具足的,每个人都是自在的。只有释放每个人身上的创造力,才会有一个强大的以色列。创新的源头是打开每一个人内心的闸门,全然打开,去到那个可以跟任何远近场域的智慧相连接的自在境地,连接之后,创新必至。而所有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用犹太人的话说,就是时时处处追问“为什么”。
有一幅刻骨铭心要实现的未来大画面,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空杯心态不断问为什么,就会跳出惯性,用直觉抓住针尖刺破天的机会窗。
这个为什么,其中包含若干地头力的品质:未来梦想大画面,刻骨铭心,从未来前进到当下,觉知为什么,跳出惯性,以充盈的、弹性的力出啊朱机会窗,等等。
在这个扳机中,有奥曼教授还没有提到的内容,就是当事者的意愿力或称意志力。考虑这个因素,奥曼教授给我画的两个圆,可以拓展为三个圆,即主体的意愿:
犹太人生命教育精髓: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5个为什么”,国人多知而寡用,犹太人却必用,大道从此远离国人。
“为什么?”,不是让人活在“知”的自以为是里,而是让人分分秒秒活在未知的“觉”里。犹太人生而会问为什么,创造什么都不足为奇。
在人生处在往左往右的那个拐点上,是不可救药地下滑,还是活泼泼地上行?
到底是什么让犹太人在混沌灰度的世界保持向上的求索冲动?
到底是什么把犹太人的好奇心给激发了出来?
希伯来大学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教授说:这很简单,就是一直追问“为什么”。比如,给下属布置任务时,通常的做法是跟他说“你把这事去给做了。”
而犹太人则不会,犹太人认为每个人都是具足的,每个人都是有他的完整性,你只要帮他打开天窗,问他“为什么”——为什么这事要给你做?你会怎么去做?为什么?连着问五个“为什么”,接收方就会拿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他也养成了这个习惯,那么他就会一刻接一刻地让你惊喜。你不在他关注的那个焦点中,你不像他那样心无旁骛地去关注要运作的事,他肯定比你有更多的发现。你相信这一点,这一点就会自然呈现。
犹太人坚信上帝造的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具足的,每个人都是自在的。只有释放每个人身上的创造力,才会有一个强大的以色列。创新的源头是打开每一个人内心的闸门,全然打开,去到那个可以跟任何远近场域的智慧相连接的自在境地,连接之后,创新必至。而所有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用犹太人的话说,就是时时处处追问“为什么”。
以色列有一个传统:在孩童启蒙时,父亲常会把孩子带到河边。看着溪流,父亲会对孩子说:“孩子,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你看到那水在流动吗?它就像你一生中对世界的学习,你看到吗?世界上没有不流动的!为什么世界是流动的?为什么学习是流动的?流动跟学习到底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切都是流动的?”
孩子本来就好奇。在孩子烂漫的心性蓬勃的时候,植入“为什么”基因太重要了。以对世界的探寻作为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探寻,问的时候,人开始变得空,这就是认识世界真相的开始。
犹太孩子放学回家,家长不是关心他们学了什么,老师留了什么作业,而是关心孩子今天问了个什么好问题?或是听到同学问了个什么好问题,为什么好?为什么这个问题你问不出来。
犹太人的文明是让人从小学习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态度,那就是问——为什么?为什么?用“为什么”来教育孩子,所以说,犹太民族太厉害了,他们掌握的不是技巧,他们掌握了人类学习最重要的精髓!
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就总在开放着,就总得开放着。如果有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问自己,我想去做,为什么?我喜欢,为什么?我不喜欢,为什么?诚实地问自己,为什么?一群人这么问,一个民族都这么问,开始不再活在梦里,不再活在虚幻里。无论今天遇到什么,都问为什么?在这样的教育背景里成长起来,你不创新谁创新!
说到创新,每一个犹太人都信心满满。都认为这是他们天然的优势。巨大的好奇心,让犹太人离开强大的已知,离开自以为是,分分钟活在觉的世界里。可以说,“为什么”是一条溪流,是一刹那一刹那的好奇,是犹太人活泼泼的源头活水。
这是人类生命中最智慧的学习!它不是让人活在“知”的自以为是里,而是让人分分秒秒活在未知的“觉”里。犹太人学会了这样的学习,创造什么都不足为奇。
中国人活在知道里。就是“不知道”也要“装知道”,因为不知道是没面子的,是可耻的。为了顾全面子,我们很少问问题。我们中国人的教育里也没有问问题这个指向,我们每个人都要变得知道,都要明明白白。在这样的教育里边,我们从小就失去了好奇心,从小被已经知道的东西所掌控,而当脑子里有东西,是问不出问题的。活在已知里,人是舒服的,轻松的。学习新知识,仅仅为了让我显得更渊博,跟人交流不丢份。
新中国与以色列几乎同时建国,中国与以色列两国,却处在截然不同的状态。建国之初,中国有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这片中国人生生世世生活的土地上,我们有着连绵不断的文明传承;相比之下,以色列建国之初的人口刚过80万,多是从海外归来的犹太人,版图面积也就2万多平方公里,且大部分都是荒漠。由此可见,我们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是,与今天以色列人各个信心爆棚相反,看看今天的中国人,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的,无论是有权力的还是无权力的,都活得挺没劲的。我们除了跟风,除了一哄而上,对与众不同的活法并不热衷。我们有文化、有钱、有资源、有军力、有市场、有渠道,可是唯独缺乏生命的张力。
中国人什么都不缺,然而,最可怕的就是什么都不缺,活得太明白。每个人都有真理,每个人都活在真理里,每个人都自以为是,每个人都是确定的状态,并为自己现在确定性的状况感到安全。人活着不可能不遇到问题。但是我们一碰到问题,马上就逃避。当我们活在自以为是的状态里,生命还会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呢?
每个人都正在创造着或复制着你自己。我们生命的状态,是我们内在意识状态的呈现。你的生命之水,你的意识是流动的还是封闭的?是活泼泼的还是已经被沾染、被锁住、被定格了?你的意识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是这样?身为一个人,无论你是贫贱还是富有,都不重要,不一样的不是你的钱和权力,是你的意识状态,你外显的生命状态就在那里。你在用特定意识状态创造特定的生命。
犹太民族与中华民族都绵延了5,000多年。这两个民族都曾经创造了人类最灿烂的文明。犹太人的信仰和宗教,派生出了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犹太教笃信上帝至高无上,没有任何一个个体可以代替上帝行使权杖。在上帝之下人人平等自由。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犹太民族没有君王,即使是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摩西,也只不过是个先知,传递的是上帝的旨意。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本自具足,人人具有整体性,人人具有创造性,这是犹太民族根深蒂固的一些价值观。可以说,犹太教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而中国文明同样源远流长,同样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大道,融合进源自印度的佛教,源自西方的文明,产生了新的张力,形成了东亚文明圈的源头。在中国的土地上升华出5,000年的文明。在出访以色列的过程中,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国企业家或者说中国商界对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消化程度远远不够。如果我们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够不卑不亢地呈现出左右当今中国人思维和行为的中国传承的价值体系,同样可以产生致命的吸引力。
以色列人的“时光机器”:穿越即是创新
家庭是一架“时光机器”,让不同年龄的人实现无风险的穿越。家庭式浓缩了的人生。创新并不见得是一种特别高深的尖端技术,而可能是一些看上去散乱的点,在一定的时空中,经过碰撞或颤抖或共振,产生意想不到的奇妙连接。这个做法,我们中国人曾经有过,但是现在已经淡漠了。
有家族传承的人有根;有根的人必定有大未来!
时光机器之一,家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以色列却保留着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犹太人讲,他们有一台运转高效的“时光机器”,可以把2010后、1990后、1980后、1970后、1960后、1950后、1940后、1930后、1920后的人连接起来,让这些人群可以自由穿越。老人获得年轻人或儿童活泼泼的热情和能量,孩子可以穿越时空获得过来人的智慧。过来人与孩子们无间的互动,既滋养了彼此,又提醒了彼此的尊重。
说起来很玄,实际操作却很简单。每个礼拜五,太阳落山以后,以色列人就不工作了,甚至也不看电视,这是一家几代人聚会的时间。四世同堂甚或五世同堂,全家人就一件事做不同式样的诠释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不同年代人的信息和独特视角。
这个时光机器带来的穿越,对以色列人的创新太重要了。创新并不见得是一种特别高深的尖端技术,而可能是一些看上去散乱的点,在一定的时空中,经过碰撞或颤抖或共振,产生意想不到的奇妙连接。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那个著名演讲中,曾经提到过这个创造的密码。他说:
“我们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你必须相信当下一些散乱的点,一定会与将来的大画面有联系,你必须相信你当下从事的具体事、具体问题点,一定与将来的某个奇妙的呈现有关联,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办法从来不曾让我失望。可以说,正是它成就了我迄今为止生命中的与众不同。”乔布斯所说的“相信某些东西”,在我理解,就是头拱地跟随你的心,找出真正让你喜欢的点的链接。
乔布斯提出的最重要的创新密码,就是把看上去散乱的具体问题点,与未来的某一个奇妙的画面连接在一起。对这个密码,犹太人心领神会。他们不只是每个周五晚上不上班不看电视,而且他们还有几个重要的假日,比如犹太新年、逾越节、赎罪日等,绝对是要一家人呆在一起的。那是一个活力场,信息交流碰撞共振最安全、也最有效。
家庭是一架“时光机器”,让不同年龄的人实现无风险的穿越。这个做法,我们中国人曾经有过,但是现在已经淡漠了。先前大家族都在一起吃饭,有时一顿饭有上百号人,很多时候,这种家庭聚会也是族长们决定家族大政方针的重要场合。随着城市化,我们把这些“糟粕”毫不留情地扔掉了。我们以为,家庭与工作是两回事,没有看到一些散乱的点有可能在时光机器的穿梭中,获得意想不到的连接。
记得一位日本经济学家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美国的城市化失败了,毁掉了家庭这个社会的纽带。日本的城市化也失败了,因为毁掉了家庭这个社会的纽带。中国城市化在行进的过程中,千万别毁掉这个社会的纽带!”听到这话,我身为中国人感到汗颜。而我在以色列却发现,犹太人把这个美好的传统一直传承了下来。以色列现代化非常之高,但是传统的家庭伦理,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建构的稳定器。
时光机器之二,兵役制。
以色列还有另外一架运转非常有效的时光机器——全民兵役制。在以色列,每年都有一些时间,预备役士兵们要聚合在一起进行训练,他们中可能有亿万富翁、大学教授、公务员、技术员、软件工程师、搬运工、建筑工人,也可能有自由职业者和小商人等等。他们没有差别的聚在一起,生命力强盛的人自然是核心人物,而往往一个亿万富翁或是知名教授,未必赶得上一个年轻工人的生命力强盛。各行业的人聚在一起所形成的这个活力场,是个很重要的信息互动平台。
在这个活力场中,无间交流的信息,对于一个发明,或是一个真问题的解析,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犹太人理解的创新,绝对不是某个高科技的尖端行业尖端工作上的创新,那个理解太过狭窄,他们理解的创新,就是在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痛点或痒痒肉,那是一切创新的出发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犹太人几乎个个是像乔布斯那样的有心人,他们乐于在不经意的问题点上,发现那些被常人忽视的东西。而由这种各色人等形成的场,注定会产生很强的颤抖或共振,会不经意地把现在的问题点与未来的一个奇妙解决方案连接在一起。
这种无意间的时光机器,中国先前也有。茶馆、沙龙、各种各样的会议和论坛。但是,国人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去显摆的,少有人怀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东西。何况,更多的人都在规避着这样的场合。一种小康即安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没有了紧张感和饥渴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喜欢去打打麻将打打牌,去实现他们最大的喜乐。他们的心被那些麻将和扑克牌占满了,没有空间给散乱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人们在一个临时组合起来的活力场中,获取最大信息量的最重要的发动机。没有好奇心去启动你的意识,你就不会去调动眼耳鼻舌身意去觉受新的事物,也不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让你醉心的画面,你更不会去挖空心思把一个又一个画面连接在一起,把它们的逻辑线索梳理出来,并由此形成一个设想,采取行动,实现你与众不同的梦想。
犹太人创新扳机:乔布斯、稻盛和夫、老娘和老子的解法
犹太人创新为什么威力大?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教授认为,就是在按照惯性要下沉的地方,大声问一连串的为什么!这个说法如此简单明快,以至于我们心存疑虑。有人会说,你只是在说道,没有一点方法。本末一体,道术和合。怎么会分解得开?
在这个千钧一发的转折点上,如何才能扣动创造未来的扳机?我们已经知道了犹太人的方法。如果拿这个问题,再去请教一下其他的创新大师,他们会如何诠释这个转折点呢?
乔布斯:放下成功,当个新手;保持饥饿,保持初心;真空妙有。
如果把这个问题提给乔布斯,这个用老子的话来说“死而未亡者寿”的经营之圣,会毫不含糊地回答:“东方佛教中有一句话叫初学者心态。保持初学者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他还会说:“我所有的成功,所有艺术家的成功,都有赖于一个前提:分分钟放下成功,永远当个新手。”保持初学者心态,放下成功,当个新手,这是乔布斯的肺腑之言。惟有保持空心,才能跳出樊篱,把当下专注的点与未来的某个大画面连接在一起,才可以从无出发,创造与众不同的“妙有”。
“妙”,在甲骨文中是指并排站立的少男少女妙不可言的初次契合。“有”,是上面一只手拿着下面一块肉。后来演化的是,手跟肉有了一定距离,即放下才持有之意。“妙有”组合在一起,就是妙不可言的绝活。现实中有一些痛点或痒痒肉,那是绝活的源头。当你感觉到痛,感觉到痒痒肉痒得难受了,那是快出绝活的征兆。世上本来不显,又是人之深切需要的,恰恰好被你拿了出来,这就是与众不同的妙有。妙有可以呈现为一个产品,一个服务,一次言谈,一个方法,一个行为,一个体制……
“真空妙有”,是乔布斯作为一个禅师所追求的境地。放下成功后,他不只是创造了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妙有,更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生生不息的场域这个妙有,他还在平时每一个讲话、每一个发布会、每一次内部头脑风暴中,营造一个个扭曲力场域,使得苹果的每一根末梢都充盈着创造的激情。
乔布斯在具体工作中,就善于把散乱的点汇集成一条河流。他在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演讲中,明确表达出把散乱的点与未来画面连接的信念:
“我们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你必须相信当下一些散乱的点,一定会与将来的大画面有联系,你必须相信你当下从事的具体事、具体问题点,一定与将来的某个奇妙的呈现有关联,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办法从来不曾让我失望。可以说,正是它成就了我迄今为止生命中的与众不同。”
他反复告诫:你必须相信,你必须信心不二,你必须有不二信心,你才可以在一片混沌中,找到那个被人们熟视无睹的节点。他找到了那个节点,他以此架构了苹果公司的战略,以此实现了一微一世界!乔布斯做了,乔布斯说了,可是很少有人听懂。这次在以色列的碰撞,让我重温了乔布斯的讲话,让我重新找到了这个触点。我体悟,根据乔布斯的说法,可以把犹太人给的那两个圆,进一步拓展,拓展成三个圆相交的区域。
或许,乔布斯的座右铭能够更恰当地描绘出那个拐点的奥秘——“保持饥饿,保持初心”。通常,人们过上小康生活,有了酒足饭饱的感觉,“惰性”就会当家作主,一般人如此,成功人士也概莫能外。然而,若要非同凡响,就必须在被习性或压力困住的混沌区,保持饥饿感,保持原初的心。也就是乔布斯这样的禅师可以做到这点。因为他透彻了生与死的意义。
稻盛和夫:敬天爱人;心纯见真;作为人何谓正确?
如果我们把创新的拐点问题提给另外一个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这个白手起家创造两家世界级500强,在80岁高龄接手日航并令其起死回生的老人,他会如何回答呢?
他或许会充满信心地说:“敬天爱人”。
这是让稻盛取得了令人侧目成就的密码。或许有人可能提出,敬畏规律、掌握规律,用慈爱的心待人待物,这样的道德语言被说得太多了,我们的耳朵都起了糨子。能不能说点触碰心灵的话呢?
好吧,稻盛和夫会稍一沉思说:心纯见真。清彻纯粹的心灵可以看见真相。充满利己的心目中,只看到复杂的事象。利己的动机会模糊问题的焦点,推迟问题的解决。而放下杂念,却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真相。
这话让我们有点触动。但我们是在说企业具体岗位上的创新,你这是在说哲学。如何能够让关键岗位上的人心无旁骛去创新呢?
稻盛会说:这也简单。要保证每个员工都处在“极大的专注”的状态。只要他们“极大的专注”于所做的事,时间一久,就会发现那个致命的连接点。而要让员工保持“极大的专注”,就需要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全方位考虑。而所有的考虑都离不开办企业的目的这个根本点。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获得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丰收。守住这一条根本,再加上一些具体设计,员工就会处于极大的专注。
这话让我们有了很深的触动,但是依然有问题。在设计公司利益机制这样的根本性制度时,如何做才能让员工处于极大的专注呢?
稻盛会说:问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把这一条作为原点,经营上就不会偏离。
在创新方面,乔布斯与稻盛和夫都是过来人,他们说话自然是有分量的,可也会引发质疑:他们两个人,都是公认的经营之圣,经营之圣那是多大的修为呀!他们的话有影响力却难于学习。既然可能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就找一个更接近我们的人来问问吧,找我的老娘。
老娘:“回到自个儿的源头,拿出自个儿的绝活!”“哪有那么多说道,头拱地做好就是了!”
我老娘吕春华,1920年出生,文盲,小脚女人。我父亲在供销社当店员,老娘一个人在农村干活,养活了我们家6个兄妹。在我们村,老公在外面工作,女人在家干活带孩子的,一般都不让家里的老大读初中,老大辍学回家,一来能帮着娘干活,二来能保护娘不被村里的野男人欺负。我们家是富农,父亲又是历史反革命分子,在那个年代,老娘一边在家挨批斗,拉扯孩子,一边还要像小伙子一样干农活。她面临的境况很惨,可我老娘不怕,她说我头拱地也要让我的孩子上学。果真,1961年她头拱地把我大哥拱进了南开大学,1963年头拱地把我大姐拱进了鞍山钢铁学院。如果我们问一下这样一位农村老太太,她会怎么说呢?
她会说:“回到自个儿的源头,拿出自个儿的绝活!”
我们会说:源头在哪里?如何回到源头?
她会说:“源头就是你自己”!“是人不要管,用管不是人!”“头拱地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我们会说,哪有那么简单?现在问题太多,困难太多,压力太大,没有什么事是省心的!
她会说:“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哪里有那么多说道!自己把它扒拉过来,头拱地做好就是了!”
老娘的这句大白话很有深意!她是在说,再苦再难的事,你不承担谁承担!不管有多么不顺心、不省心的事,不论有多少压力和困难,你要想办法把不得不干的事,转化成你“喜爱”的事,要头拱地、背朝天,心无旁骛、“极大的专注”于该做的事!老娘是在说,压力再大,只要你有“喜爱·专注·承担”的地头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老子:回到源头,拿出绝活。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如果把以色列创新拐点问题提给老子,请他来诠释,他会如何回应呢?
老子会说:天底下人都会说我强大,大而与众不同。正因为我有与众不同的绝活,所以我才能强大。若我只是照搬别人的东西,没有我自己的绝活,我早就是散落一地的尘埃,拾掇不起一个整体来了!我如何保持一直有与众不同的绝活呢?我告诉你吧!我恒有修持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简单地说,就是要“回到源头,拿出绝活”!老子的原话是: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道德经》第67章
“回到源头”的源头,就是以你的大道品质和大道思维!就是你的天赋天性!就是万物万事的本真!就是失控交汇的当下那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拿出绝活”的绝活,就是万事万物的妙有和妙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妙有是有形的利乐大众的好产品,妙用是无形的利乐大众的场域。
言有宗,事有君。你唯有回到源头,拿出绝活,你才会抓住“万事的宗主,万物的君王”。
你还不明就里,再问,老子就会跟你说混沌、灰度和无常了。
老子看宇宙就是一个大风箱,一片混沌,人在风箱里刚感觉对头了,马上又颠三倒四了。这是个正邪、高低、上下、长短、有无等分分钟在转化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最重要的不是理性的逻辑,而是直觉的天赋。理性,总是在选择,总是在拒绝、排斥和对抗,与真相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诚可谓,大道至简,惟嫌拣择。
真理不是可以被理性所认知的。真相是在纯粹和宁静的状态中被了悟的。这个世界并不是线性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有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的场域影响着它的生成和发展。在大大小小的、混沌的场域中,有成千上万种依赖和独立,有成千上万种相互依存和转化,惟有直觉的天赋可以,可以把你的意愿与你本不曾预料的场域的智慧相连接而生出的灵光一现。放下你生命的堆积物(权力、财富、理论、地位),因为它们会妨碍你的直觉去捕捉那些新连接。无,是世界的出发点,也是你认知这个世界的出发点。心静天地悉皆归。真正地放下、静心,无论是独处还是在洪流中,你的直觉都会与那个致命的连接发生关系。
互联网时代流行新词汇:临在(Presence)、不在(Absence)、有(Thingness)、无(Nothingness)、无中生有,变易、非永恒、非中心、边缘、混沌、灰度、场域、网络、节点、触锐,等等。最当代的西方哲学思潮,竟与近两千八百年前老子智慧不谋而合。消化西方,消化中国,才可以创造自己。而这个过程,一定不是特别复杂的。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老子走得最深。老子是最伟大的总钥匙,他可以帮你打开所有存在于生命中的锁”。
老子会说:上善若水。让那个生命的溪流活泼泼的流动起来,就可以解开这个世界所有难解的心锁!
原文| 王育琨:《以色列创新——一条活泼泼的河流》
2016-03-21 19:26:04